[实用新型]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87704.0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7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石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多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27/34;H01F27/40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刘林艳 |
地址: | 1026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mc 性能 点火 线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点火线圈技术领域的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包括电容C1、二极管D1和信号隔离处理系统,电容C1采用可调电容,且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和信号隔离处理系统,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火花塞、二极管D1和电阻一端,电容C1,用于滤除干扰;二极管D1,用于滤除点火线圈产生的二次杂波;信号隔离处理系统通过稳定输入高电压使点火线圈配合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光耦隔离模块和或门运算器用于隔离阻挡耦合信号干扰车辆MCU,电容C1接地能够滤除固定频率的干扰,其具体取值可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选取,二极管D1接地,则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的干扰被导入到大地中,进一步降低了干扰,提高车辆整体的电磁兼容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线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点火线圈是车辆点火装置必要的部件,通常的点火线圈里面有两组线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用较粗的漆包线,通常用0.5-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200-500匝左右;次级线圈用较细的漆包线,通常用0.1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15000-25000匝左右。初级线圈一端与车上低压电源(+)联接,另一端与开关装置(断电器)联接。次级线圈一端与初级线圈联接,另一端与高压线输出端联接输出高压电,上述现有的点火线圈结构为脉冲式变压器结构,工作中依靠点火模块驱动,点火模块往往参考驱动芯片手册设计,没有滤波结构,且二极管引脚端悬空,易产生二次干扰,导致点火线圈干扰较大,故实际使用中亟需设计一种防干扰的点火线圈,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实际使用中亟需设计一种防干扰的点火线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EMC性能的点火线圈,包括:
电容C1,用于滤除干扰;
二极管D1,用于滤除点火线圈产生的二次杂波;
驱动芯片,用于处理输入信号和电压,驱动IGBT提供动力;
IGBT,用于提供点火线圈工作的动力;
电阻,用于保障电路静态时工作不失真,不进入饱和状态,保证电路工作的稳定性;
点火线圈,用于根据所述驱动芯片接收的车辆MCU发出的点火信号进行高压电的输出;
火花塞,用于将所述点火线圈输出的高压电放电,并产生电火花。
优选的,所述电容C1采用可调电容,且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和信号隔离处理系统,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火花塞、二极管D1和电阻一端。
优选的,所述信号隔离处理系统连接驱动芯片和车辆MCU。
优选的,所述点火线圈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连接IGBT,所述次级绕组一端通过二极管D1与电容C1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次级绕组的另一端通过火花塞与电容C1另一端共同接地。
优选的,所述IGBT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电阻另一端和接驱动芯片。
优选的,所述车辆MCU还连接有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和爆燃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隔离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信号连接的稳压模块、光耦隔离模块和或门运算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多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多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77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