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86982.5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69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今田光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张雪竹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其有利于有效地传递载荷。该车体结构在前柱下外加固部(40)的下端部设置与侧梁外加固部(28)接合的接合面部(48),在远离侧梁外加固部(28)上方的位置处前柱下外加固部(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上接合铰链支架(50),从铰链支架(50)横跨前柱下外加固部(40)的接合面部(48)并延伸设置支撑加固部(54),使支撑加固部(54)与铰链支架(50)和前柱下外加固部(40)接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提出一种车辆,其设置有:车顶导轨,其作为车辆骨架部件,在车体的两侧部沿着车顶板的车宽方向两侧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侧梁,其沿着车底板的车宽方向两侧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柱,其向上下方向延伸并连结车顶导轨的前端和侧梁的前端。
前柱包括前柱上部和前柱下部,前柱上部的上端与车顶导轨的前端连结,前柱下部的上端与前柱上部的下端连结,并且其下端与侧梁的前端连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8-24713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种车辆中,会发生车体前侧与参照物在车宽方向上重叠量较小的碰撞(所谓的小重叠碰撞),在较大的载荷通过前轮输入到前柱下部的情况下,该载荷从前柱下部向侧梁传递。
此时,如何有效地从前柱下部向侧梁传递载荷,对抑制前柱下部变形十分重要。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其有利于有效地传递载荷。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为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侧梁外加固部,其构成在车辆下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前柱下外加固部,其具有在下端部与所述侧梁外加固部接合的接合面部,并构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柱下部;铰链支架,其在远离所述侧梁外加固部上方的位置处与所述前柱下外加固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面接合,并固定车门铰链;支撑加固部,其从所述铰链支架横跨所述前柱下外加固部的所述接合面部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铰链支架和所述前柱下外加固部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虽然仅有前柱下外加固部位于前柱下外加固部的接合面部与铰链支架之间,但支撑加固部横跨从铰链支架至接合面部的前柱下外侧进行接合。
因此,铰链支架的下端与前柱下外加固部的接合面部之间由前柱下外加固部和支撑加固部两个部件构成,因此确保了前柱下外加固部与侧梁外加固部的接合部分的强度与刚性。
因此,如果发生车体前侧与参照物在车宽方向上重叠量较小的小重叠碰撞的情况,在较大的载荷通过前轮输入到前柱下部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从前柱向侧梁传递载荷,有利于抑制前柱下部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的车辆的透视图。
图2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侧梁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前柱下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的车体结构的透视图,显示前柱下外加固部、侧梁外加固部、铰链支架以及支撑加固部接合的状态。
图6是图5的X-X线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车体
12:车顶导轨
14:前柱
20:侧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86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居住型集装箱
- 下一篇:一种长模芯塑料型材冲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