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17989.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6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杨雷;石艳;杨洋;王红雨;马玉新;潘法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法廷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A61B90/14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卜海慧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下颌 托举 装置 | ||
1.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撑部,包括支撑气囊(1),所述支撑气囊(1)为设有一敞口(1.1)的“C”型环状气囊体;
托举部(2),包括第一托举气囊(2.1)和第二托举气囊(2.2),所述托举部(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靠近所述敞口(1.1)并设置在所述敞口(1.1)的一侧,所述第二托举气囊(2.2)与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对称设置在所述敞口(1.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下端面和第二托举气囊(2.2)下端面均与所述支撑气囊(1)上端面部分贴合设置形成重合面(3),所述重合面(3)上设有通气口(3.1);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和第二托举气囊(2.2)均通过所述通气口(3.1)与下端的支撑气囊(1)连通;
充气部(4),包括充气管(4.1)和充气件;所述充气件通过所述充气管(4.1)与所述支撑气囊(1)连接,并向所述支撑气囊(1)内注入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举部(2)部分探出所述支撑部的内沿,并使所述托举部(2)的中线在所述支撑部中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和第二托举气囊(2.2)部分延伸出所述支撑气囊(1)的内沿,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的中线和第二托举气囊(2.2)的中线与所述支撑气囊(1)的中线之间设有所述重合面(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件为充气球(4.2),所述充气球(4.2)一端与所述充气管(4.1)连接,并在连接处设有充气阀门(4.3),所述充气球(4.2)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口(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件为微型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和第二托举气囊(2.2)为蚕豆状,所述气囊内侧设有凹陷部(2.3),所述凹陷部(2.3)可紧密贴合下颌骨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为一个以上的支撑气囊(1)依次叠落组成,并利用若干充气管(4.1)与若干所述支撑气囊(1)连接,若干所述充气管(4.1)另一端连接有连通器(5),所述连通器(5)将多组所述充气管(4.1)汇总为一条充气管(4.1)后与所述充气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和所述第二托举气囊(2.2)采用热熔工艺设置所述支撑气囊(1)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下颌托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托举气囊(2.1)、所述第二托举气囊(2.2)和所述支撑气囊(1)内选用PVC材质作为内胆,外包裹有植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法廷,未经潘法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179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状药剂配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