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刹车分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55071.0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5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叶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荣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8 | 分类号: | F16D65/18;F16J9/00;F15B15/20;F16D121/04;F16D125/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陈数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刹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刹车分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刹车分泵,包括壳体以及活塞,壳体内设有液压腔以及与液压腔相通的油孔,活塞设置在液压腔内,并与液压腔的内壁动密封连接,液压腔包括油孔所在的油液端以及与油液端相对的活塞伸出端,活塞伸出端设有对活塞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活塞包括朝向油液端的内密封部、朝向活塞伸出端的外密封部以及连接二者的连接件,内密封部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内密封槽,内密封槽内设有内密封件,内密封件包括一体设置的软密封件以及硬密封件,软密封件位于油液端一侧,且设有朝向油液端方向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可降低磨损对活塞密封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刹车分泵。
背景技术
刹车分泵是汽车制动系统不可缺少的底盘制动零件,它主要的作用是顶动刹车片,使刹车片摩擦刹车鼓,令车速降低并停止。踩下刹车后刹车总泵将液压油压到刹车分泵中,刹车分泵内部的活塞受到液压力作用发生移动,从而推动刹车片移动。
目前,刹车分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活塞密封设置在刹车分泵内,因此活塞移动时会受到一定的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活塞的密封会逐渐失效,会有一定的漏油现象,对活塞的移动产生影响,导致刹车分泵故障,造成刹车失灵,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刹车分泵,可降低磨损对活塞密封性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刹车分泵,包括壳体以及活塞,所述壳体内设有液压腔以及与液压腔相通的油孔,所述活塞设置在液压腔内,并与液压腔的内壁动密封连接,所述液压腔包括油孔所在的油液端以及与油液端相对的活塞伸出端,所述活塞伸出端设有对活塞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壳体对应活塞伸出端设有可被拉伸变形的防尘套,所述防尘套一端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接,所述活塞包括朝向油液端的内密封部、朝向活塞伸出端的外密封部以及连接二者的连接件,所述内密封部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内密封槽,所述内密封槽内设有内密封件,所述内密封件包括一体设置的软密封件以及硬密封件,所述软密封件位于油液端一侧,且设有朝向油液端方向的凹槽,所述外密封部沿周向开设有外密封槽,所述外密封槽内设有外密封圈,所述连接件处与液压腔内壁配合形成储油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上设置的分别与液压腔活动密封的内密封部、外密封部,实现活塞与液压腔的双重密封,内密封部不慎泄漏后,油液进入连接件与液压腔内壁配合形成的储油腔内,并由于外密封部上的外密封圈的存在,油液最终不会造成泄漏,其中内密封件中的硬密封件为软密封件提供支撑作用,而软密封件由于朝向油液端方向的凹槽,通过油液进入凹槽通过液压使凹槽周围扩张,从而使软密封件与液压腔内壁相抵触、实现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设有与储油腔相通的集油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油槽通过集油口与储油腔相通,使泄漏到储油腔内的油液可进行入集油槽中,相当于扩大了储油腔的内存。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槽还设有与油液端相通的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有可使油液从集油槽流入油液端的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解决了集油槽以储油腔装满油液后的问题,通过回油口以及使油液从集油槽流入油液端的单向阀,在集油槽以储油腔装满油液后,油液打开单向阀,然后流入油液端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密封圈设置为与内密封件相同的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外密封圈也与内密封件一样,通过液压使凹槽扩张并与液压腔的内壁密封,避免外密封圈因磨损而密封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设有两个且位置对称设置在液压腔内,所述活塞伸出端也相应设置为液压腔的轴向两端,所述油液端设置在液压腔内两个活塞之间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荣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瑞安市荣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55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