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试剂盒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1204.5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4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汪宇盈;彭佳茜;孙健泷;李志隆;蒋睿婧芳;郑建超;朱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直肠癌 检测 组合 试剂盒 应用 | ||
提供了一种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试剂盒及应用。所提供的组合物包含用于检测ADHFE1基因、PPP2R5C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状态的试剂,可以用来检测结直肠癌,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发生在下消化道结肠、直肠部位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在男性中排第三位、在女性中排第二位,死亡比例数在男性中排第四位、女性中排第三位(Bray等,2018)。在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控形势也十分严峻,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三位(38.8万人)、死亡病例的第五位(18.7万人)(郑荣寿等,2019)。结直肠癌发展缓慢,一般会经历息肉、腺瘤、肠癌等过程,从腺瘤发展成为肠癌时间可长达5-10年。而如在结直肠癌发展早期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死亡率。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IV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20%(Marzieh Araghi等,2020)。
传统的结直肠癌早筛技术主要有肠镜、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等,这些技术手段目前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肠镜检测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从肛门插入镜头及光源,循腔经直肠、乙状结肠等部位可达回肠末端,图像可实时传输到显示器上,供操作医生观察。肠镜的图像直观、清晰,可观察到癌、息肉、溃疡、出血等多种病变,还可对息肉等进行镜下摘除等操作。但其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测技术,准备过程复杂,需控制饮食及进行肠道清洁,待检者的依从性低。且对设备和人员有要求,需要在医院专业人员和麻醉师操作,部分受检者会有不适感并且有产生并发症的风险(3-5例/1000人)。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通过检测大便中的血液成分(血红蛋白)来判别有无消化道出血,以便医生判断肠癌风险。该方法快捷简便,待检者依从性较高。但该检测方法易受到饮食中的肝脏、血液制品、绿叶蔬菜等影响出现假阳性,同时对出血量较少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灵敏度低,易出现漏诊。而CEA等作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特异度低,易产生较多的假阳性,灵敏度亦有限。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经济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法。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能够调节基因的表达和沉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影响。癌症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常出现于癌症发生的早期,因此DNA甲基化信号被认为是有潜力的肿瘤早期筛查标志物。人的粪便样本中混杂有肠道细胞DNA,这些DNA携带有甲基化等信息,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信息,可推断受检者罹患肠癌的可能性。已有部分基因被证明了可以作为粪便中肠癌检测的甲基化标志物,例如SFRP2,SEPT9,NDRG4和SDC2等(Hannes M Müller等,2004;Jie Chen等,2019),但它们的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例如SFRP2对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仅为77%(Hannes M Müller等,2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试剂盒及应用。所提供的组合物可以用来检测结直肠癌,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很高,可以辅助临床检测,丰富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检测。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包含用于检测ADHFE1基因、PPP2R5C基因和SDC2基因甲基化状态的试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用于结直肠癌检测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样品中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方法,所述基因包括SDC2基因、ADHFE1和PPP2R5C基因,所述方法包括:
(1)获取基因组DNA,所述基因组DNA来自于所述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大数极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1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