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玻璃件和具有该发光玻璃件的机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3607.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2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L·迪莫捷;M·康平;F·弗拉玛里-麦斯普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60Q3/62;B60Q3/208;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书航;刘春元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辆 发光 玻璃 具有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玻璃件,包括:‑层压玻璃件,其具有在第一和第二玻璃片材之间的叠层插入件;‑光源(4),其耦合到层压玻璃件;‑光提取部件,其包括透明散射涂层,透明散射涂层包括在透明基质(5)中的散射元件(5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发光(或“照明”)玻璃件,尤其是具有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机动车辆玻璃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二极管或DEL(按英语为“LED”)已经多年来确保机动车辆的发信号设备(发信号灯…)、转向指示灯或位置灯的照明。二极管的优点是它们的长的寿命期限、它们的发光效能、它们的可靠性、它们的低能耗和它们的紧凑性,使得采用它们的器材更加持久并且需要减少了的维护。
最近,电致发光二极管已经被用于机动车顶部,尤其是具有利用电致发光二极管照明的全景层压顶部,如在文献WO2010049638中描述的那样。由二极管发射的光被经由侧面引入到形成引导的内部玻璃件中,光被由玻璃件上的透明散射层从玻璃件提取,玻璃件的表面限定发光图案如包含电介质散射颗粒的平滑釉料)。在断开状态(关闭)下,散射层对用户是显著可见的。发光玻璃件因此呈现非常模糊的外观,并且在散射层的区域中甚至经常是最不透明的。
因此,本发明寻求开发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创新的发光玻璃件,特别是具有电致发光二极管,在断开状态下进一步保持透明度,并且甚至不会过度不利地对该玻璃件在导通状态下的亮度造成损失,同时优选地与工业要求(简单性、便利性和生产速度、可靠性等)兼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此目的具备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优选地,顶部)的发光玻璃件,其包括:
- 层压玻璃件(优选地具有称为面F1的外部主面和称为面F4的内部主面),其包括:
- 第一玻璃片材(凸起的),其由矿物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第一玻璃片材(透明的)包括第一主面、第二主面,并且甚至被(凸起地)淬火(裸露的,或已经被涂覆),尤其是第一面被定向为朝向车辆的外部并且甚至是外部面(一般称为面F1),第一片材被根据需要而着色,优选地对于机动车玻璃件而言厚度至多为2.5mm、甚至至多2.2mm——尤其是1.9mm、1.8mm、1.6mm和1.4mm——或者甚至至多1.3mm或至多1mm;
- 叠层插入件,其由聚合物材料优选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制成,插入件尤其是着色的,尤其具有亚厘米厚度;
- 第二玻璃片材(凸起的),其由矿物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尤其是由清透或超清透玻璃制成,尤其具有至多2.1mm的厚度,尤其是第四面定向为朝向车辆内部,并且甚至是内部面(称为面F4),厚度优选地小于第一玻璃片材的厚度,甚至至多为2.2mm——尤其是1.9mm、1.8mm、1.6mm和1.4mm——或者甚至至多1.3mm或至多1mm,第一玻璃片材和第二玻璃片材的总厚度优选地严格小于4mm,甚至小于3.7mm;
第二主面和第三主面处于叠层插入件侧;
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这两者)由矿物玻璃制成,并且优选地至少是被转向朝着外部的片材或者甚至是外部片材;
发光玻璃件根据需要而包括由矿物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的第三片材(尤其是凸起的),具有两个主面——第五主面和第六主面,尤其被通过另外的叠层插入件(双叠层)或任何其它部件连接到(第一面或第四面侧的)层压玻璃件;
- (可见)光源,优选地是(在第一印刷电路支承件(如按英语用于“printedcircuit board”的PCB)上的)一组电致发光二极管,尤其是巴条、或者还是包括与初级光源((多个)电致发光二极管等)耦合的提取光纤的光源,光源被以光学方式耦合到(在可见域中透明的)光导,光导是尤其是由清透或超清透玻璃制成的第一玻璃片材和第二玻璃片材之一(和/)或尤其是无色的叠层插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圣戈班玻璃厂,未经法国圣戈班玻璃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3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烟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