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5399.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优;平松律郎;内田智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K15/03 | 分类号: | H02K15/03;H02K1/2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转子的制造装置,
所述转子的制造装置包括起磁装置(30),该起磁装置构成为从转子(20)的外部对该转子(20)的永磁体(23)进行起磁,
所述转子(20)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24)的转子铁芯(22),
所述永磁体(23)以埋入所述磁体收容孔(24)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
所述起磁装置包括:
第一轭部(32),所述第一轭部具有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22a)相对的相对部位(32a);
第二轭部(34、42),所述第二轭部与所述第一轭部构成磁路,并且具有插入部位(34d、42d)或连结部位(34e、42e),所述插入部位(34d、42d)插入到被旋转轴(21)嵌插前的所述转子的轴嵌插孔(22b)中,所述连结部位(34e、42e)与嵌插到所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所述旋转轴磁连结;以及
起磁用线圈(33、35、43),所述起磁用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
所述起磁装置构成为基于对所述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所述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所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所述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所述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埋设状态的所述永磁体进行起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磁用线圈包括:卷绕于所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的起磁用第一线圈(33);以及卷绕于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所述连结部位附近的起磁用第二线圈(35、43),
所述起磁用线圈构成为由所述起磁用第一线圈和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协同动作而产生起磁磁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磁用第一线圈在所述转子的周向上设置多个,并且与包括所述永磁体的转子磁极部(26)对应地设置,与此相对,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针对所述转子磁极部的不同极共用地设置,
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构成为针对所述永磁体的每个起磁的极切换通电方式并切换起磁磁通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轭部和所述起磁用第二线圈在起磁对象的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和另一侧处以一对对称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的插入突部(34d、42d)的前端部包括呈尖细形状的锥形部(34x、42x)。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的插入突部(34d、42d)分别设置于所述起磁装置的可动部(41)和静止部(31),
设置于所述可动部的插入突部(42d)自身的突出长度(L2)比设置于所述静止部的插入突部(34d)的突出长度(L1)短。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磁装置在用于设置起磁对象的所述转子的转子设置空间(30x)中包括间隔件(51),所述间隔件由以对在所述转子产生的间隙进行填埋的方式设置的磁性材料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磁装置包括对所述起磁用线圈的变形及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36、37、38、39、44、45、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53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碱金属四元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