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5399.7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9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优;平松律郎;内田智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2K15/03 | 分类号: | H02K15/03;H02K1/2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制造 装置 方法 | ||
转子(20)的制造装置包括起磁装置(30)。起磁装置(30)构成为从转子的外部对转子的永磁体(23)进行起磁。转子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24)的转子铁芯(22),永磁体以埋入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32)、第二轭部(34、42)和起磁用线圈(33、35、43)。第一轭部具有与转子的外周面(22a)相对的相对部位(32a)。第二轭部与第一轭部构成磁路。起磁用线圈(33、35、43)设置在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起磁装置基于对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第一轭部与第二轭部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永磁体进行起磁。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20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20-060871号和2021年2月1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21-023504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从转子的外部进行处于埋入状态的永磁体的起磁的埋入磁体型的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和转子。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有使用埋入磁体型(IPM型)的转子的旋转电机。埋入磁体型的转子设置成永磁体埋入转子铁芯的内部的状态,并且在转子铁芯的比永磁体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得到磁阻转矩。在这样的埋入磁体型的转子中,对于具有呈埋入状态的未起磁的永磁体的转子铁芯,从外径侧利用起磁装置进行起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44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为了使埋入磁体型的转子具有更高的性能,存在如下的对策:将永磁体设为大致V或U字的折返形状,并且将转子铁芯中的比永磁体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较大的构成,从而实现磁阻转矩的增大。
在想要使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部位更大的情况下,考虑以使作为永磁体的折返部分的弯曲部位于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将永磁体设为深的折返形状。永磁体的折返位置位于越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永磁体的特别是弯曲部及弯曲部附近越远离起磁装置。因此,远离起磁装置的部位的永磁体的弯曲部或弯曲部附近有可能无法起磁出足够的磁力。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磁力对处于埋入转子铁芯的埋入状态的永磁体进行起磁的转子的制造装置、转子的制造方法及进行了该起磁的转子。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转子的制造装置包括构成为从转子的外部对该转子的永磁体进行起磁的起磁装置。上述转子包括具有磁体收容孔的转子铁芯。上述永磁体以埋入上述磁体收容孔的状态设置,并且呈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的折返形状。上述起磁装置包括第一轭部、第二轭部和起磁用线圈。上述第一轭部具有与上述转子的外周面相对的相对部位。上述第二轭部与上述第一轭部构成磁路,并且具有插入部位或连结部位,上述插入部位插入到被旋转轴嵌插前的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上述连结部位与嵌插到上述转子的轴嵌插孔中的上述旋转轴磁连结。上述起磁用线圈设置在上述第一轭部和第二轭部的磁路上。上述起磁装置构成为基于对上述起磁用线圈的通电,在处于沿上述转子的径向相对的关系的上述第一轭部的相对部位与上述第二轭部的插入部位或上述旋转轴之间使起磁磁通至少在上述转子的内部流动,从而针对埋设状态的上述永磁体进行起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5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碱金属四元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