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31141.8 | 申请日: | 2021-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1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尹宽熙;李晶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利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27/18;B32B7/12;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若水;杨仁波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华城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封装 用离型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聚氨酯层部;以及
第二聚氨酯层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上,
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在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的相对侧具有第一面,上述第一面具有用于离型性的第一微凹凸部,
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在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的相对侧具有第二面,上述第二面具有用于离型性的第二微凹凸部,
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及第二聚氨酯层部包含具有交联结合的热固性聚氨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面通过上述第一微凹凸部具有5μm以上的表面粗糙度,
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第二微凹凸部具有5μm以上的表面粗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层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与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层部为粘结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粘结层包含氨基甲酸乙脂类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层部具有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相同的物质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与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具有相同的物质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还包含无机物,
由上述无机物在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的上述第二面形成上述第二微凹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型膜具有30μm~120μm范围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的厚度为10μm~70μm,
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的厚度为10μm~70μm。
12.一种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第一哑光膜上涂敷第一聚氨酯形成用溶液后由上述第一聚氨酯形成用溶液形成第一聚氨酯层部的步骤;
在第二哑光膜上涂敷第二聚氨酯形成用溶液后由上述第二聚氨酯形成用溶液形成第二聚氨酯层部的步骤;
在中间层部的介入下使形成于上述第一哑光膜的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与形成于上述第二哑光膜的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相互接合,形成在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上依次配置上述中间层部和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的接合结构的步骤;以及
从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去除上述第一哑光膜,从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去除上述第二哑光膜的步骤,
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在上述中间层部的相对侧具有第一面,上述第一面具有用于离型性的第一微凹凸部,
上述第二聚氨酯层部在上述中间层部的相对侧具有第二面,上述第二面具有用于离型性的第二微凹凸部,
上述第一聚氨酯层部及第二聚氨酯层部包含具有交联结合的热固性聚氨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用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卷对卷工序进行上述形成第一聚氨酯层部的步骤、上述形成第二聚氨酯层部的步骤以及上述形成接合结构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利特株式会社,未经希利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311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非水羟醛缩合的有机催化剂
- 下一篇:刺激引线连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