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祁连山裸鲤鱼苗鱼种人工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0615.9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7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秦勇;付廷斌;李勤慎;陈静;丁丰源;杨娟;金静;张国维;王秀琴;李强强;金凡力;杨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土著鱼类养殖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7342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祁连山 鲤鱼 鱼种 人工 培育 方法 | ||
1.祁连山裸鲤鱼苗鱼种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池塘预处理
S1.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杀死水生昆虫及野杂鱼,清理杂物及水草,检查进排水设施,保证畅通;
S1.2池塘消毒
池塘清整后加水至0.1 m~0.2 m,然后将生石灰溶解成石灰水趁热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150 kg,池塘水体酸碱度大于11;
S1.3加水
清池消毒七天后鱼池开始加水,初次加至0.6 m~0.8 m,加水时进水口用网目尺寸小于1.5 mm密眼网过滤,防止水生昆虫及野杂鱼进入;
S1.4施肥
放鱼前七天,向池中施肥水膏每亩2 kg进行肥水,保证鱼苗下塘时,池中饵料生物量应保持在轮虫5000个/L~10000个/L之间为宜;
S1.5清除野杂鱼
鱼苗放养前必须用网目尺寸为1.5 mm的鱼苗网在池中拉网1次~2次,清除野杂鱼、蝌蚪及水生昆虫,若发现水中仍有野杂鱼或敌害生物须重新清塘;
S2、祁连山裸鲤鱼苗土池塘培育
在4月下旬池塘水温达到18℃以上,将祁连山裸鲤水花鱼苗转运至土池塘进行培育
S2.1鱼苗放养
将卵黄囊消失,长度1.5 cm~2 cm的祁连山裸鲤鱼苗采取单养的池塘培育方式,下塘时应是同批繁育的鱼苗,两个水环境温差不超过2℃,选择鱼池上风处下塘;
S2.2放养密度
投放祁连山裸鲤水花鱼苗数量为每亩10万尾;
S2.3鱼苗投喂
鱼苗放养后,每天投喂黄豆2 kg/亩~3 kg/亩,磨成豆浆,滤去豆渣后分2次~3次全池泼洒;一周后黄豆增至每天3 kg/亩~4 kg/亩;15天后待轮虫密度下降,改用浮性配合饲料(配合颗粒饲料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挂网定点投喂(捏成团状投喂在饵料网袋中),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8%;
S2.4日常管理
巡塘
鱼苗放养后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及鱼苗的活动,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检查鱼苗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及有无病虫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水质调节
每隔 10 天~15 天将生石灰溶解成石灰水趁热全池泼洒,用量按每亩15 k,保持池水的酸碱度为7~8。
2.鱼苗放养后,每隔 7 天~10 天加注新水一次,水深保持1.0 m~1.2 m,保持水质清新。
3.每天早晨6 点~7 点测定溶氧一次,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溶解氧大于 4 mg/L;
S3、祁连山裸鲤鱼苗的流水池塘培育
S3.1仔鱼放养
在六月下旬池塘水温超过25℃时,将4 cm~5 cm长的鱼苗转运至水温16℃~20℃的流水池塘进行培育;仔鱼运输时采用塑料袋、尼龙袋或胶质袋充氧运输,每袋(规格55 cm ×90 cm)装3000尾~7000尾,运输温度15℃~20℃,到达目的地后,装鱼袋不打开直接放入水中缓苗30 min左右,待运输袋水温与流水池水温一致时,打开袋口将苗缓慢放入流水池塘中养殖;
S3.2 日常管理
水流管理
采用自然水流供水,调整保持流速10 cm/s~15 cm/s、水量交换2次/h~3次/h,饲喂时关闭流水10 min~30 min,排污时加大流速,将残饵、污物集中至排污口排出;
水温管理
鱼苗开口后,利用加温设备或遮阳设施保持培育水体水温在18℃~21℃;
鱼池管理
每天至少清池1~2次,清池操作时要仔细轻缓,尽量避免鱼苗受伤。
4.投喂管理
每日投喂6次~8次,投喂量视鱼苗摄食情况适当进行调节,及时清除残饵粪便,疏通排水口拦鱼栅,保持养殖环境清洁,水流通畅;建立水产养殖记录,每2周打样一次,准确记录放养尾数、死鱼尾数、存池尾数、池鱼总重量、用药情况;
S3.3进行合理的鱼病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土著鱼类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土著鱼类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06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