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式电动车辆充电口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4764.2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S·伊拉尔多;A·格林;F·西特伦;S·费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信制造意大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B60L53/16;E05F1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敏;吴鹏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充电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充电口门组件,其包括:‑充电口盖板(14),‑构造成能固定在车辆上的托架(16),‑机动化致动机构(18),其构造成能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充电口盖板(14),‑致动器(24),其固定在托架(16)上并且包括带偏心曲柄销的可旋转输出轴,‑具有第一杠杆(31)和第二杠杆(32)的至少一个平行四边形杠杆,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在一个端部处铰接到充电口盖板(14),而在另一个端部处铰接到托架(16)并且构造成能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驱动充电口盖板,和‑驱动杆,其将曲柄销连接到第一杠杆(31)的驱动突出部,使得曲柄销的偏心运动经由平行四边形杠杆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驱动充电口盖板,或者反过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门组件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口的门组件。
背景技术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充电口通常安装在外部,从而方便使用者接近。以与传统车辆上的加油口门或盖板保护加油口相同的方式,充电口门或充电口盖板用于保护充电口免受所有气候条件以及不希望有的接近或窃启。
对于高级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打开和关闭充电口门由自动打开的电致动器机构驱动并且因此不需要使用者自己致动或操纵充电口门。力求在充电口门的打开运动期间,充电口门保持尽可能靠近车辆外壳的外表面并且至少充电口门从车辆外壳的外表面突出尽可能少。这种布置更安全以防止充电口门的意外绊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于加油口,盖板仅打开几分钟并且使用者或加油站工作人员站在车辆附近,而至少目前,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充电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在此期间充电口盖板保持打开。
已经提出了多种机构来满足这些条件。例如,一些充电口门组件提供闩锁或弹簧机构,其以从车辆内部被拉动这样的方式保持充电口门关闭以确保良好的密封和/或以使用者无法致动它以关闭门这样的方式保持充电口门打开。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占用端口和/或电源内部的空间的补充装置。
从CN 211468585得知一种充电口门组件。它包括充电口盖板、构造成固定到车辆上的托架以及机动化致动机构,该机动化致动机构配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充电口盖板,使得在关闭位置,充电口盖板关闭车辆的充电口并与车辆的外表面齐平,而在打开位置,允许进入充电口。为此,它包括杠杆,这些杠杆在一个端部处铰接到充电口盖板上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处铰接到驱动杠杆的致动器。由于这种特殊的构型,需要相当大功率——因此也很大——的致动器来驱动附接到充电口盖板上的杠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充电口门组件,其包括:
-充电口盖板,
-构造成能固定在车辆上的托架,
-机动化致动机构,该机动化致动机构构造成能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充电口盖板,使得在关闭位置,充电口盖板关闭车辆的充电口并与车辆的外表面齐平,而在打开位置,允许进入充电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化致动机构包括:
-致动器,该致动器固定在托架上并且包括带有偏心曲柄销的可旋转输出轴,
-带有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至少一个平行四边形杠杆,每个杠杆都在一个端部处铰接到充电口盖板,而在另一个端部处铰接到托架,并且构造成能在所述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驱动充电口盖板,
-所述第一杠杆或第二杠杆中的一者在其铰接到托架上的端部处具有驱动突出部,
-驱动杆,该驱动杆将所述曲柄销连接到驱动突出部以使得曲柄销的偏心运动经由平行四边形杠杆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驱动充气口盖板,或者反过来。
归功于本发明所提供的特定运动链,充电口门在其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的运动保持尽可能靠近外壳,即实现大部分平行于车辆外壳的运动。此外,由于打开和关闭充电口门所需的力更小,驱动杆充当力倍增器,从而允许更紧凑的致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信制造意大利公司,未经有信制造意大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4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