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6225.2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太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壹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8;H02J7/00;H02J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戈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集中 调度 新型 分布式 电池 智能 管理 系统 | ||
1.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由智能管理系统、数据库、云端、SOC模块、动态监测模块、匀电模块、蓄电池模组,集中逆变器与整流模块构成,所述智能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数据库、云端、SOC模块、动态监测模块、匀电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SOC模块、动态监测模块、匀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模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集中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的输出端与云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模组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侧表面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的内侧套设有储电池(3),所述隔板(2)设置为镂空结构,所述储电池(3)的上表面设置有导热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4)的外表面与储能电池(3)相贴合,所述导热管(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填装有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监测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预警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模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OC模块包括电荷检测器和中继存储器,所述电荷检测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模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荷检测器的输出端与中继存储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继存储器的输出端与智能管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匀电模块包括充电控制器、放电控制器和补偿器件,所述充电控制器、放电控制器、补偿器件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模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电源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功率控制器,所述电源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模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9.一种能够集中调度的新型分布式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使用者使用储能电池智能管理系统时,首先通过集中逆变器将外界传输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当电流进入整流模块时,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对电源开关控制器和电源功率控制器进行控制,进而对蓄电池模组的充电与电流流速进行控制;
S2:智能管理系统通过SOC模块中的电荷检测器,对于蓄电池模组中各储电池内部的电量进行检测,检测数据传递给中继存储器,并由中继存储器进行数据整合发送回智能管理系统;
S3: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匀电机构中的充电控制器与放电控制器,对于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处理,使储电池中所拥有电荷保持一致,方便统一调度,并通过补偿器件提高储能电池的功率因数,能提高供、配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进而使储电池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运作;
S4:在蓄电池模块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通过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于储电池模块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管理系统;
S5: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数据有异常状态时,通过预警器进行整合判断,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S6:智能管理系统在运作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在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可以直接从云端对相关数据进行调用,避免数据丢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壹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壹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2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试剂盒及其应用
- 下一篇:存储器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