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9684.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杰;卜庆云;李秀峰;王臻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4;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swrky53 基因 调控 水稻 分蘖 形成 中的 应用 | ||
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OsWRKY53基因的新应用。本发明提供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即敲除OsWRKY53基因后,水稻分蘖数目增多。增加水稻分蘖数目的方法为: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获得敲除突变体oswrky53。本发明应用于水稻分蘖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OsWRKY53基因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以其为主食,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理想株型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是育种家们的关注重点,力求通过筛选高质、高产水稻新株型,实现水稻产量的新突破。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产量的3个基本要素。分蘖是构成水稻株型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其数目直接决定有效穗数。因此,水稻分蘖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分蘖数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三方面的影响,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对水稻分蘖进行调控,将其应用于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高质、高产新株型,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是一项十分意义的工作。
OsWRKY53基因是一个功能较强大的水稻转录因子,被报道能够参与调控水稻BR信号反应、参与调控水稻叶倾角和粒型的发育、正向调控水稻稻瘟病反应、负向调控水稻白叶枯病反应、正向调控病原体防御反应、负向调控咀嚼式虫害防御反应。但OsWRKY53在水稻分蘖数上的调控功能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OsWRKY53基因在水稻分蘖数上的调控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OsWRKY53基因在负向调控水稻分蘖形成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向调控水稻分蘖为敲除OsWRKY53基因后,水稻分蘖数目增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增加水稻分蘖数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获得敲除突变体oswrky53。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CRISPR/Cas9方法靶向突变水稻OsWRKY53基因的具体方法为:
一、根据OsWRKY53基因的CDS序列设计两对靶点引物F1、R1、F2和R2,构建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
二、将OsWRKY53基因编辑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三、以转基因水稻植株的DNA为模板,用鉴定引物F3和R3进行PCR扩增,筛选出位点编辑纯合的oswrky53突变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产量的3个基本要素。而单株有效穗数由成蘖数和成穗率直接决定,因而水稻分蘖数的研究对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分蘖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三方面的影响,本发明首次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WRKY53基因负向调控水稻分蘖的形成,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在水稻品种龙粳11、龙稻16和稻花香2号中敲除OsWRKY53基因后,筛选出OsWRKY53基因编辑纯合的oswrky53突变体。连续大田种植3年,分别统计3年农艺性状。结果显示这3种遗传背景下的oswrky53突变体,分蘖数均显著增多,说明OsWRKY53负向调控水稻的分蘖数的形成。
本发明发现了OsWRKY53基因所调控的一个新功能,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9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