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器式电路板粘连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3230.2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侹;朱辉;林汝鹏;赵卫平;周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B65G47/52 |
代理公司: | 广东科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1 | 代理人: | 钟茵茵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器 电路板 粘连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编码器式电路板粘连检测装置及应用于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该检测装置包括上料机构、拾起机构、传输机构和检测机构,上料机构用于把叠设的待测物进行上料,拾起机构用于把上料机构供应的待测物逐个移送至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用于把拾起机构拾取的待测物传输至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具有编码器,检测机构用于根据待测物触发编码器的状态变化以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进而判定拾起机构所拾取的待测物是否粘连。本发明结合编码器进行待测物厚度的检测,让待测物经过检测机构后,通过待测物触发编码器转动的幅度以测得待测物的厚度,使得在传输待测物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待测物的防粘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编码器式电路板粘连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路板上料时是通过叠放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在拾起最上方的电路板时,其有可能与彼此接触的电路板发生粘连,这种情况会导致后续的工艺无法顺利进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对应装置损坏,因此对于电路板的检测是电路板加工所必须进行的步骤。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电路板的检测通常是称重或者视觉检测进行,两种方式均需要把电路板放在或者移送至特定位置进行较长时间的检测,导致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编码器式电路板粘连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编码器式电路板粘连检测装置,包括上料机构、拾起机构、传输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把叠设的待测物进行上料,所述拾起机构用于把上料机构供应的待测物逐个移送至所述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把拾起机构拾取的待测物传输至所述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具有编码器,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根据待测物触发编码器的状态变化以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进而判定拾起机构所拾取的待测物是否粘连。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接触件、转轴、支撑臂、固定架,支撑臂经由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接触件设置在支撑臂上,所述接触件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转动的转轴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借助接触件未接触待测物时、待测物抵触接触件使得转轴转动时编码器的脉冲数据检测待测物的厚度尺寸值。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支撑臂转动的动力单元,支撑臂配置有感应器,当感应器检测到待测物时,动力单元驱动转轴正向移动,以使得转轴经由支撑臂带动接触件升起,便于待测物移动至接触件的下方。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套设在两个传动轮外侧的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直径,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轮经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用于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有摆臂,摆臂的末端转动设置有张力轮,所述张力轮与所述传动带抵触以调整环形带的张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具有防粘连单元,防粘连单元包括支撑架、与支撑架配合使用的多个限位杆、设置在限位杆上的喷气结构以及毛刷,所述支撑架用于承托叠放的多个待测物,多个限位杆用于环绕挡止支撑架所承托的叠放的多个待测物;所述毛刷的刷毛用于抵触叠放的多个待测物的外侧面以防止待测物从承载架上移走时发生粘连;所述喷气结构用于对叠放的多个待测物之间喷气以防止待测物从承载架上移走时发生粘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除静电棒,除静电棒用于消除支撑架所承托的叠放的多个待测物上携带的静电。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限位杆来回移动以调整两个喷气组件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未经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3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