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1945.2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译;孙宇飞;石成;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60 | 分类号: | B61L27/60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苏志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站内 轨道电路 电码 化掉码 自动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信号采集设备对发车发码继电器、接车发码继电器、传递继电器和轨道继电器的状态进行实时采集;步骤2)根据电码化电路的工作原理,对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发码时机进行计算;步骤3)分析在发码时机时间段内的电流变化;步骤4)判断在发码时机的时间段内是否有电码化发送电流;步骤5)判断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大小是否在正常的工作值范围以内。该方法解决了地面设备故障引起的掉码定位问题,弥补了传统掉码分析过程中无法确定掉码位置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设备维护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设备实现把站内轨道电路的占用信息和地面信号状态通过钢轨上传至列车的车载设备,根据这些信息车载设备实现列车的超速防护和防止信号冒进等功能,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设备符合“故障导向安全”的安全原则。
在现场运用中时常发生由于地面设备或者车载设备故障,导致车载设备无法正确接收到地面设备的数据信息,俗成“掉码”。
发生“掉码”时,需要及时找到故障原因和位置,而当前的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在掉码分析方面无法解决区分地面设备故障还是车载设备故障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解决了地面设备故障引起的掉码定位问题,弥补了传统掉码分析过程中无法确定掉码位置的空白的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信号采集设备对发车发码继电器、接车发码继电器、传递继电器和轨道继电器的吸起、落下状态进行实时采集;
步骤2)根据电码化电路的工作原理,对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发码时机进行计算;
步骤3)获取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发码时机后,分析在发码时机时间段内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集到的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变化,并进行判断;
步骤4)判断在发码时机的时间段内是否有电码化发送电流,若是,进行步骤5),若否,判定掉码位置为地面设备,并发出电码化掉码报警;
步骤5)判断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大小是否在正常的工作值范围以内,若是,判断结束,若否,判定掉码位置为地面设备,并发出电码化掉码报警。
基上所述,步骤3)中,获取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发码时机后,分析在发码时机时间段内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集到的电码化发送电流的变化。
基上所述,所述的信号采集设备为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基上所述,步骤2)中,电码化电流的获取以及发码时机的计算均通过自动获取和分析。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步骤6),若判断结束,当有掉码故障时,如果集中监测系统没有掉码报警需对车载设备进行排查。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根据电码化电路的原理,通过发车发码继电器、接车发码继电器、传递继电器、轨道继电器等关键继电器吸起、落下状态的采集,实现对电码化发送电流发码时机的判断。在应该发码的时间段内,分析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集的电码化电流,一是确认电码化发送通道中是否有电码化发送电流,二是确认这些电流是否在正常的工作值范围之内,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进行电码化掉码报警。
通过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掉码定位分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掉码自动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1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循环水槽
- 下一篇:构件、接头一体化复合材料预紧力纵向分形齿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