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4146.0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6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立光;肖鹏程;郭志红;郑亚旭;王旗;周景一;王博;张海辉;曹胜利;袁志鹏;朴占龙;吴晓燕;刘增勋;张彩军;陈伟;张庆军;王杏娟;孙立根;韩毅华;单庆林;潘宏伟;路博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03 | 分类号: | B22D11/103;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刘晓敏 |
地址: | 063509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速 结晶器 控制 调节 装置 | ||
1.一种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筒(1)、进料管(2)、保护壳(3)、出料管(4)、密封轴承(5)、支撑板(6)、固定件(7)、传动轴(8)、调节柱(9)、从动齿轮(10)、伺服电机(11)和主动齿轮(12),所述调节筒(1)的一侧嵌入设置有进料管(2),调节筒(1)的底部紧密贴合有出料管(4),调节筒(1)的顶部套设有保护壳(3),其特征在于:调节筒(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顶部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12),调节筒(1)的顶部嵌入设置有密封轴承(5),密封轴承(5)的中间贯穿固定设置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10)和调节柱(9);
所述出料管(4)的顶部和调节筒(1)的顶部通过若干个固定件(7)拆卸或固定;
所述调节柱(9)包括分流柱(91)、圆弧凹槽(92)和挡料环(93),调节柱(9)的一端一体化成型有分流柱(91),调节柱(9)的另一端套设有挡料环(93),分流柱(91)的表面开设有螺旋设置的圆弧凹槽(92);
所述分流柱(91)可以在调节筒的内部静止不动、逆时针转动或者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时,圆弧凹槽(92)向上产生阻力,使圆弧凹槽(92)对钢水流动的阻力增大,分流柱(91)转动的转速与其产生的阻力成正比,可以平稳的调节钢水的流速和流量,静止不动时,圆弧凹槽(92)对钢水流动产生的阻力不便,起到降低钢水流速减少钢水流量的作用,顺时针转动时,圆弧凹槽(92)向下产生推力,使钢水加速流过调节筒(1),三种不同状态的分流柱(91),可以将钢水的流速调节至所需要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7)包括橡胶板(71)、对准板(72)、弹力板(73)、螺纹柱(74)、挤压块(75)、棱柱端(76)、分隔板(77)和螺纹环(78),固定件(7)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橡胶板(71),橡胶板(71)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对准板(72),对准板(72)的侧面和固定件(7)的内壁之间嵌入设置有多个弹力板(73),固定件(7)中螺纹贯穿有两个对称的螺纹柱(74),螺纹柱(74)一端固定设置有挤压块(75),螺纹柱(74)的另一端一体化成型有棱柱端(76),螺纹柱(74)活动贯穿在两个分隔板(77)的中间,螺纹柱(74)螺纹贯穿在两个螺纹环(78)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1)、进料管(2)和出料管(4)的内部配套设置有石墨坩埚层(13),调节筒(1)的底部和出料管(4)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边缘部(14),固定件(7)固定在两个边缘部(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75)分别抵在调节筒(1)和出料管(4)的顶部的边缘部(14)上,对准板抵在两个边缘部(14)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凹槽(92)从上到下的螺旋间距依次递减,圆弧凹槽(92)的大小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9)位于进料管(2)底部管口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环(78)和分隔板(77)间隔设置,两个螺纹环(78)和两个分隔板(77)紧密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板(73)呈圆弧状弧度为90°,弹力板(73)对称设置在对准板(72)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速连铸结晶器流场控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10)和主动齿轮(12)保持啮合并且位于保护壳(3)的内部,从动齿轮(10)的直径小于主动齿轮(12)的直径,调节柱(9)的轴向和调节筒(1)轴向保持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41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