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和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2739.1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卢浩;李裕东;杨强;毛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38;C02F1/20;C02F1/52;B01D17/038;C02F103/34;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气 重油 同步 分离 废水 预处理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和工艺,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设有酚氨废水进口,顶部设有轻油相出口和气相出口,底部依次设有固相出口、重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所述罐体内从所述酚氨废水进口的一端起,依次设有三体芯管模块、沉降模块、轻油收集模块和挡流板;本发明的装置和工艺可有效将酚氨废水中的油类物质、固体颗粒和夹带气进行预处理,实现酚氨废水中的油相、固相、气相以及水相的快速协同分离,极大的减少后续设备的处理压力,与传统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和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多相同步预处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的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和工艺。
背景技术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基于对产物的需求将煤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焦、煤制兰炭及煤制醇醚等工艺。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废水,其特征在于水量大、水质复杂。油类物质、酚类物质、氨氮、多环芳烃、含氧多环等是煤化工废水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中油类和酚类物质是煤化工中污染物的典型代表。在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的油类物质会抑制后续生化池微生物的活性以及导致换热设备的堵塞,传统的重力沉降和气浮池处理含油废水存在效率低、时间长、能耗大的缺点,且对于水中长时间存在的固相难以处理,CN110540329A中公开了一种酚氨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其中对于油相、固相的去除采用传统的撇油池,利用重力沉降方式进行沉降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处理时间长,且需要较大的处理空间。
因此,开发一种对于酚氨废水可以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预处理装置,对提高效率,减少能耗以及降低对后端设备处理压力具有实际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和工艺,实现酚氨废水中的油相、固相、气相以及水相的快速协同分离,有效的将酚氨废水中的油类物质、固体颗粒和夹带气进行预处理,极大的减少了后续设备的处理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气及轻重油同步分离的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所述酚氨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设有酚氨废水进口,顶部设有轻油相出口和气相出口,底部依次设有固相出口、重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所述罐体内从所述酚氨废水进口的一端起,依次设有三体芯管模块、沉降模块、轻油收集模块和挡流板;其中,所述三体芯管模块包括数根三体芯管,所述三体芯管包括一根旋流主管和数根围绕所述旋流主管周向布置的旋流支管,所述旋流主管与所述旋流支管间设置连通管,所述旋流主管的底端设有三体芯管入口,与所述酚氨废水进口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体芯管入口设置螺旋状造旋器;所述连通管均与所述旋流主管和旋流支管相切设置,且所述旋流支管的切向进口方向与所述螺旋状造旋器的旋向相同,均采用正旋或反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流主管的直径为D2,10mm≤D2≤100mm,高度为H5,200mm≤H5≤800mm;所述旋流支管的直径为D3,高度为H4,1/4H5≤H4≤4/5H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的切向长度为L,所述罐体的直径为D;所述沉降模块由多块平行叠加设置的波纹板或平板组成,且沿着所述罐体内水流方向倾斜,所述波纹板或平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30°~60°;所述沉降模块的长度为L1,1/8L≤L1≤1/4L,高度为H1,1/5D≤H1≤4/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2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