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逃生门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5466.6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爽;杜伟;李晓明;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R31/00;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006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无人驾驶 列车 逃生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在在逃生门测试中,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驱动逃生门自检继电器得电并将列车零速旁路,强制逃生门完成一次锁闭和打开动作。如果逃生门测试失败或电磁锁故障,则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将报告故障,不能进入无人驾驶模式进入正线,从而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下,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本发明的测试方法是在车辆停放状态下进行的,测试方便,发现问题可以立即进行调试,不仅方便测试和调试,而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逃生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逃生门作为城铁列车关键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逃生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才能在列车发生紧急事件时,通过人工广播远程指导乘客解锁列车逃生门,确保车上人员可通过逃生门进行疏散和安全逃生。现有城铁车辆只有对逃生门状态的实时监测,没有逃生门功能测试。由于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在正线运营时没有司机参与,在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投入正线运营前,对逃生门的功能进行测试,以确保逃生门锁闭和打开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和现有城铁车辆一样,只有对逃生门状态的实时监测,如遇紧急情况时逃生门发生故障,乘客无法自行解锁逃生门逃生且没有司机进行疏散,将会对乘客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如果在试运行状态测试,需要技术人员随车进行测试,测试发现问题,需要停车寻找问题并调试,耗费成本高,不方便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只对逃生门状态实时监测安全隐患大,或在试运行状态对逃生门锁闭和打开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检测,耗费成本高,不方便测试和调试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逃生门测试方法,在车辆以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投入正线运营前,车辆停放状态实现对逃生门功能的测试,确保逃生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成本低,方便测试和调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逃生门测试方法,所述逃生门门板上设置逃生门电磁锁,在逃生门电磁锁上方串联零速继电器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旁路一个逃生门自检继电器,逃生门电磁锁连接列车网络管理系统,逃生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列车网络管理系统输出一个测试高电平信号,逃生门自检继电器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零速继电器被旁路,逃生门电磁锁得电,列车网络管理系统采集逃生门电磁锁状态并判断,如果逃生门电磁锁在预定时间内得电,判断其可正常锁闭,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有效;如果逃生门电磁锁在预定时间内不得电,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报告逃生门故障,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失效;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撤销测试信号,逃生门自检继电器失电,列车网络管理系统采集逃生门电磁锁状态并判断;如果逃生门电磁锁在预定时间内失电,判断其可正常打开,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有效;如果逃生门电磁锁在预定时间内得电,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报告逃生门故障,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列车网络管理系统采集逃生门电磁锁状态并判断时,如果超过预定时间无任何状态反馈,则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报告逃生门故障,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失效。
本发明在在逃生门测试中,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驱动逃生门自检继电器得电并将列车零速旁路,强制逃生门完成一次锁闭和打开动作。如果逃生门测试失败或电磁锁故障,则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将报告故障,不能进入无人驾驶模式进入正线。从而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下,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另外,本发明的测试方法是在车辆停放状态下进行的,测试方便,发现问题可以立即进行调试,不仅方便测试和调试,而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逃生门控制电路;
图2为逃生门测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保证在车辆非零速的情况下逃生门不可打开,在逃生门电磁锁81-S15上方串联零速继电器26-K11的常闭触点A2-B2。在车辆非零速时,零速继电器26-K11失电,常闭触点A2-B2闭合,则逃生门电磁锁81-S15得电,逃生门不可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5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