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参数化的端承桩长度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5585.1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梁秋凤;聂向东;付恒得;陈自念;陆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参数 端承桩 长度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端承桩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以Revit软件为参数化实现工具,建立参数化测桩长模型;2、输入基础顶面标高、实例端承桩底面标高和桩径,将实例端承桩(10)底面标高WG1调整为X1,将参照端承桩(20)底面标高WG2调整为X2;3、计算实例端承桩的未嵌岩深度h1和参照端承桩的未嵌岩深度h2;4、计算实例端承桩的桩长H1;5、计算参照端承桩的桩长H2;步骤6:重复步骤2‑5,依次设置实例端承桩并计算各实例端承桩的桩长,导出实例端承桩的桩长统计表。本发明能利用已知且有限的参数值计算和调整端承桩的长度,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承桩施工的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端承桩长度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端承桩是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端承桩穿过软弱土层,打入深层坚实土壤或基岩的持力层中。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端承桩,例如钻孔灌注桩,其桩端进入持力层需满足条件:嵌岩深度为0.4倍桩径且不小于0.5m,相邻端承桩的桩端连线与水平线所成角度不大于45°,并且桩距值大于桩端高差值。实际工程中端承桩的施工数量较多,端承桩的桩长、桩距等需要根据持力层情况进行调整,目前,端承桩的调整方式为人工计算后调整,工作量非常大,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和误差,大大降低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端承桩长度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已知且有限的参数值计算和调整端承桩的长度,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端承桩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Revit软件为参数化实现工具,利用Revit软件自带的公制结构基础建立并加载参数化测桩长模型;
步骤2:在参数化测桩长模型中输入基础顶面标高、实例端承桩底面标高和桩径,将实例端承桩位于较完整泥质灰岩内的底面标高WG1调整为X1,将参照端承桩位于较完整泥质灰岩内的底面标高WG2调整为X2;
步骤3:计算实例端承桩的未嵌岩深度h1和参照端承桩的未嵌岩深度h2;
步骤4:计算实例端承桩的桩长H1;
步骤5:计算参照端承桩的桩长H2;
步骤6:重复步骤2至步骤5,依次设置实例端承桩并计算各实例端承桩的桩长,导出实例端承桩的桩长统计表。
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1.1:建立实例端承桩和参照端承桩,参照端承桩为虚拟桩,不生成模型,实例端承桩生成模型;
步骤1.2:建立五条参照线,包括标高参照线、第一参照线、第二参照线、第三参照线和第四参照线;
其中,标高参照线位于基础顶面标高处,基础顶面标高由设计图纸确定,第二参照线位于基础底面标高处;第一参照线位于实例端承桩的顶面标高处,且第一参照线位于第二参照线与标高参照线之间;第三参照线位于实例端承桩嵌入岩层起始点的标高处,第四参照线位于实例端承桩的底面标高处;
步骤1.3:计算实例端承桩与参照端承桩的桩底高度差H12;
步骤1.4:计算实例端承桩与参照端承桩的桩底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B12。
所述的参照端承桩与开挖线的间距不小于2000mm。
所述的第一参照线高于第二参照线的高度为h0=100mm;第一参照线与第三参照线之间的距离h1为实例端承桩的未嵌岩深度,第三参照线与第四参照线之间的距离hr为实例端承桩的嵌岩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5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气设备防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