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及其防晃动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8323.0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彭祖光;朱玉柱;黄国富;郭峰山;吴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9/00 | 分类号: | B63H9/00;F03D3/06;F03D7/06;F03D17/00;F03D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季承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晃动 风力 助推 转子 及其 监测 方法 | ||
1.一种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塔体(2),所述塔体(2)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
外筒(3),所述外筒(3)套设于所述塔体(2)外,且所述外筒(3)与所述塔体(2)可转动连接;
限位装置,包括多个限位轮(4),所述限位轮(4)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多个所述限位轮(4)沿所述外筒(3)的外周分布或者多个所述限位轮(4)沿所述外筒(3)的内周分布,每一所述限位轮(4)的外周均可转动贴设于所述外筒(3)的侧壁;
第一调节装置(5),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与所述限位轮(4)一一对应设置,能够调节所述限位轮(4)对所述外筒(3)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轮(4)沿所述外筒(3)的外周分布,所述限位轮(4)包括:
限位轮转轴(41),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多个所述限位轮转轴(41)沿所述外筒(3)的外周分布;
限位轮轮体(4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限位轮转轴(4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5)包括:
第一外框(5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外框(51),所述第一外框(51)与所述限位轮(4)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内框(52),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内框(52),所述第一内框(52)与所述第一外框(5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内框(52)位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外框(51)内,所述限位轮转轴(41)设置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框(52)内;
第一调节螺杆(53),依次螺纹穿过所述第一外框(51)、所述第一内框(52)后且能够与所述限位轮转轴(41)的侧壁抵接,以调节所述限位轮转轴(41)与所述外筒(3)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框(5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轮转轴(41)转动配合的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轮转轴(4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
防限位失效装置,包括多个安全轮(6),相邻两个所述限位轮(4)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安全轮(6),每一所述安全轮(6)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外筒(3)垂直于所述基座(1)时,所述限位轮(4)与所述外筒(3)侧壁之间的作用力大于所述安全轮(6)与所述外筒(3)侧壁之间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轮(6)包括:
安全轮转轴,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
安全轮轮体,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安全轮转轴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安全轮(6)对所述外筒(3)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
8.一种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的防晃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控制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的外筒(3)停止转动;
所述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还包括测距传感器(71)、振动传感器(72)和刹车系统,所述测距传感器(71)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外筒(3)的外侧,所述振动传感器(72)安装于所述外筒(3)的底部内侧;
所述防晃动风力助推转子的防晃动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测距传感器(71)实时监测其与所述外筒(3)之间的距离并将测得的第一数据反馈给所述刹车系统,所述振动传感器(72)实时监测所述外筒(3)的振动并将测得的第二数据反馈给所述刹车系统;
S2、所述刹车系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述第一数据超过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数据超过第二阈值后,所述刹车系统控制所述外筒(3)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3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气刹管路接头加热装置
- 下一篇:沉浸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