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且耐辐照的Ti-SiOC非晶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8846.5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明开胜;白立晨;黎波;郑士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6 | 分类号: | C04B35/56;C04B35/622;C04B35/80;C04B41/8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塑性 辐照 ti sioc 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且耐辐照的Ti‑SiOC非晶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以非晶SiOC为基体,在Ti‑SiOC非晶陶瓷复合材料中,Ti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10%‑50%。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金属元素Ti,在非晶SiOC陶瓷基体中原位生成硬质TiC纳米颗粒增强相,可同时显著提高非晶SiOC陶瓷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本发明在经过退火和辐照等后续加工处理后,Ti/非晶SiO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或塑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这大大提高了非晶SiOC陶瓷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硬质TiC纳米颗粒的非晶碳氧化硅(SiOC)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研发具有高强度和高塑(韧)性的先进材料是提高工程结构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减少环境压力的关键。金属合金凭借其优异的塑韧性和成型加工性,在工程材料和器件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金属合金可以通过位错滑移和孪生等方式发生塑性变形,具有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因此对于金属合金,人们更着重于提高其强度的同时,保持其优异的塑(韧)性。通过在金属基体材料中引入不同类型的界面(晶界、相界和孪晶界)、溶质原子、弥散分布的颗粒等,可以阻碍缺陷(如位错等)的运动,从而显著提高其强度。但是,随着缺陷密度的增加,如晶界,金属合金会经历一个先强化再软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微观变形机制的改变引起的。例如,当晶粒尺寸减小到10-30nm以下时,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由位错滑移变为晶界的运动,从而导致软化现象(反霍尔佩奇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金属合金的强化极限。同时,强化后的金属合金的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其性能明显降低。晶体陶瓷的强度和热稳定性要远高于金属合金,但晶体陶瓷在断裂前几乎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难以开动的滑移系和高强度的离子键、共价键使其在受力时表现为突发的脆性断裂。陶瓷材料常通过引入晶须、颗粒以及借助相变、复合等方式增韧。
非晶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强度(~G/50)、优异的抗辐照损伤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就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非晶材料不具有晶体结构,即存在短程有序、长程无序,同时也不存在传统的晶体缺陷,这使其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抗辐照性能,但是其塑性比较差。非晶陶瓷材料多为离子键和共价键,较高键能的离子键既可以提高其强度,还可以确保其优异的结构稳定性。近期的研究发现,非晶陶瓷在室温下受力时,可以通过自由体积和剪切转变区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但是,非晶陶瓷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局域剪切带而发生失稳,因此其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能力非常有限(<2%),通常表现为突然的脆性断裂,这严重限制了非晶陶瓷在工程上的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设计纳米尺度上的异质结构(如引入第二相纳米颗粒、纳米树枝晶等),可以有效阻碍单一剪切带的扩展,从而促进多重剪切带的增殖和相互作用,显著降低非晶合金中塑性变形的局域化程度,进而促进塑性变形的均匀化,实现非晶合金的塑韧化。因此,对于非晶陶瓷也可以通过设计微观异质结构,抑制单一剪切带的快速扩展,在不明显降低其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从而得到高强度、高塑性的非晶陶瓷复合材料。
最近的研究表明非晶碳氧化硅(SiOC)具有优异的抗辐照损伤能力、良好的抗高温蠕变性能和出色的抗氧化能力。非晶SiOC的晶化温度在1300℃以上,同时在600℃和100dpa的辐照条件下仍能保持原有的非晶结构,不会产生明显的空洞及点缺陷等辐照缺陷,这使其有望应用于多种极端服役环境,如表面涂层,核反应堆用材料等。虽然非晶SiOC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但快速扩展的局部剪切带仍导致其容易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其塑性变形能力仍远低于金属合金,这严重限制了非晶SiOC陶瓷的应用。在非晶陶瓷中,同样可以通过引入第二相颗粒,抑制局部剪切带的失稳扩展,促进多重剪切带的生成,提高非晶SiOC陶瓷塑性变形能力。
为此,有研究者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非晶SiOC陶瓷中引入纳米尺寸(4-5nm)的纯金属颗粒(例如:纳米纯Cu颗粒,纳米纯Fe颗粒等)显著提高了其塑性变形能力。但是,由此得到的Fe/Cu-SiOC非晶陶瓷复合材料强度会明显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应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