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测多评测定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2775.6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桂华;陈玲;邓薇;尹显梅;杜华;连艳;刘晓芬;袁茂华;高必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2;G01N30/34;G01N30/7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肖柯岑;全学荣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测多 评测 川芎 有效成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测多评测定川芎中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的方法,以洋川芎内酯I为内标,包括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实验、对照品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制备、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和供试品中成分的测定的步骤。本发明一测多评法克同时测定川芎中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便于对川芎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经济、高效、简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测多评测定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中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众多,因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特点,这就使得仅仅通过测定其中单一有效成分的含量,难以全面反映中药产品的质量。因此,中药的多指标含量测定进行中药质量检测控制,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传统的多指标同步质量控制需要多种中药对照品,分离难度大,货源紧缺、价格高昂。王智民等人于2006年率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成分定量方法——“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利用中药各成分间对应的函数关系,通过建立内参与对应的待测成分含量的关系,可最终实现仅使用内参这一种标准品,测得多种待测成分含量的效果。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藁本属LigusticumL.植物,以根茎入药,其种植和使用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研究发现,川芎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内酯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成分。研究发现,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对川芎的活血、镇痛作用起关键贡献的有效成分,因此通过测定该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川芎的品质评控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一测多评法对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有诸多报道,例如,专利CN105004815B公开了一种以一种川芎中不存在的物质:补骨脂素作为内标,通过校正因子计算川芎中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但仅涉及一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确定;胡杨等人公开了以阿魏酸为内标,一测多评测定川芎中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含量方法([1]胡杨,丁晓倩,严辉,吴垠志,彭国平,黄胜良.川芎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成药,2021,43(03):692-699.),但并未涉及洋川芎内酯H的含量测定。
对于一测多评法而言,其测定的准确性、重复性会受到内参选择、对照品纯度、不同色谱柱、不同柱温、检测波长、色谱峰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有效成分的测定而言,测定方法会存在诸多不同。目前,通过一测多评法对川芎中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同时进行检测的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测多评法测定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川芎中有效成分的方法,所述有效成分为: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藁本内酯;
以洋川芎内酯I为内参,分别计算各有效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液相色谱进行测定,根据液相色谱测试结果和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有效成分含量;具体步骤如下: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C18色谱柱;
流动相A:水;流动相B:甲醇;
洗脱梯度如下:
0~10min:42~55%流动相B;
10~30min:55~70%流动相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2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