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9425.2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0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高杰;李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智熔炼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18 | 分类号: | C22B9/18;B22D2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裕创慧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4 | 代理人: | 黄裕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电渣重熔预补缩 封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中的大型电渣重熔的阶段,包括:起弧阶段、稳态阶段、预补缩阶段及热封顶阶段;其中,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包括:当预补缩阶段的钢锭重量为电极初始重量的81%‑86%,进入电渣重熔预补缩阶段;当热封顶阶段的钢锭重量为电极初始重量的88%‑92%,进入电渣重熔热封顶阶段;本发明能够有效优化气体保护电渣炉电渣锭的补缩效果,改善电渣锭补缩端质量;能减少电渣锭补缩端切头量,经济效益高,成材率高;提高钢锭综合收得率;能提高冶炼电极在电渣重熔后期的凝固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渣重熔是在水冷结晶器中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或合金重新熔化和精炼,并顺序凝固成钢锭或铸件的一种特种冶金方法。
电渣重熔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起弧阶段,稳态阶段,热封顶阶段。电渣重熔过程中在第一阶段起弧阶段主要目的造好渣,以形成稳定的熔池,第二阶段稳态阶段实现大量熔化电极材料,并控制熔速实现控制凝固,第三阶段热封顶控制好补缩,避免出现缩孔等缺陷。
电渣重熔中的热封顶补缩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个密实的,具有良好可锻性的,无缺陷的钢锭最终凝固结构。目前随着大型模具技术的发展,对大钢锭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大规格的电渣钢锭,是制造高端模具的重要原材料。由于大钢锭、大锻件在生产要求多次墩拔,为了方便墩粗,因此设计钢锭时多要求较小的高径比,当电渣锭直径过大时,冷却水效果难以满足中心部位凝固的要求,因此凝固后钢锭中心经常出现缩孔,疏松、夹渣等低倍缺陷。
因此,在大型电渣锭重熔过程中由于熔速高,熔池深,仅靠常规的热封顶补缩工艺难以获得很好的补缩效果,因此在热封顶补缩工艺前增加一段预补缩工艺,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止后期熔池逐渐变深,还能防止熔速骤降,因此不仅能提高重熔后期的凝固质量,还能提高钢锭补缩质量,提高钢锭综合收得率的作用。则提供一种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不仅能提高冶炼电极在电渣重熔后期的凝固质量,还能提高钢锭补缩质量,提高钢锭综合收得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重熔后期的凝固质量,能提高钢锭补缩质量,提高钢锭综合收得率;能提高冶炼电极在电渣重熔后期的凝固质量,还能提高钢锭补缩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电渣重熔的阶段,包括:起弧阶段、稳态阶段、预补缩阶段及热封顶阶段;
所述的大型电渣重熔预补缩和热封顶控制方法,包括:
其中,当所述预补缩阶段的钢锭重量为电极初始重量的81%-86%,进入所述电渣重熔预补缩阶段;
当所述热封顶阶段的钢锭重量为电极初始重量的88%-92%,进入所述电渣重熔热封顶阶段。
进一步,所述的电渣重熔预补缩阶段,还包括:
所述电渣重熔预补缩第一阶段是熔速递减模式,所述电渣重熔预补缩第一阶段熔速按照每分钟0.010kg/min-0.030kg/min的速率降低至稳态阶段熔速的83%-87%;
所述电渣重熔预补缩第二阶段是熔速保持模式,所述电渣重熔炉预补缩的第二阶段熔速维持所述电渣重熔预补缩第一阶段结束熔速,熔炼时间控制在10min-30min,直到预补缩第二阶段钢锭重量为电极初始重量的88%-92%,电渣重熔预补缩第二阶段结束。
进一步,所述电渣重熔热封顶阶段控制方法分四个阶段:
所述电渣重熔热封顶第一阶段是熔速递减模式,所述电渣重熔热封顶第一阶段熔速按照每分钟0.040kg/min-0.065kg/min的速率降低至稳态阶段熔速的6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智熔炼装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合智熔炼装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9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