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6532.8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桂元;唐顺学;田冰川;易丽媛;许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陈建国 |
地址: | 41012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量 低成本 检测 三嗪类 除草剂 耐受 油菜 鉴别方法 | ||
1.一种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DNA提取:从油菜种子或者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
S2.KASP引物合成:基于现有油菜品种基因的DNA序列,共获得SNP位点,开发出KASP引物;所述SNP位点是psbA基因第790位;
S3.KASP反应:将提取的DNA配制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反应,反应结束后,根据检测的荧光信号来判断样本分型情况,根据不同的荧光信号获得不同的基因型,包括TT型油菜、TS型油菜和TS/TT的杂合型;
S4.耐受型油菜的鉴别:其中TT型油菜和TS/TT的杂合型判断为耐受型油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KASP引物包括BN-TT.1和BN-TT.2;所述BN-TT.1和BN-TT.2均包括两条特异性引物和一条通用引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所述BN-TT.1的Primer_Allele X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BN-TT.1的Primer_Allele Y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BN-TT.1的通用引物Primer_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所述BN-TT.2的Primer_Allele X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BN-TT.2的Primer_Allele Y特异性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BN-TT.2的通用引物Primer_C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步骤S3中所述PCR反应体系如下:
100 μM Primer_Allele X:0.003μl;
100 μM Primer_Allele Y:0.0013μl;
100 μM Primer_C:0.0013μl;
2x KASP Master Mix:0.3945μl;
超纯水:补足至0.8μ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步骤S3中所述PCR扩增条件如下:94℃15min;94℃ 20s,65℃-57℃退火60s,10个循环,每个循环退火温度降低0.8℃;94℃20s,57℃60s,30个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步骤S3中所述不同的荧光信号检测中,如果样品PCR产物只检测到引物Primer_Allele X对应荧光信号,则检测位点为碱基A,判定待测材料为纯合不耐受型油菜;若只检测到引物Primer_Allele Y对应荧光信号,则检测位点为碱基G,判定待测材料为TT型油菜;若同时检测到两种荧光信号,则检测位点为A:G,判断待测材料为TS/TT的杂合型油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步骤S3中所述不同的荧光信号检测结果中,位于右下角的为TT型油菜,位于左上角的为TS型油菜,位于中间的为TS/TT的杂合型油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通量、低成本检测三嗪类除草剂耐受型油菜的鉴别方法,KASP反应和验证用Array Tape系统进行,包括用于PCR扩增体系组装的NEXAR、PCR扩增反应的SOELLEX、荧光信号扫描的ARAYA以及数据分析的INTELLI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65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