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带电破碎分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5150.1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军;刘志东;蒋良兴;刘春力;张科;叶汉伟;李中良;朱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格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胡慧东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新城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环保 废旧 锂电池 带电 破碎 分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带电破碎分选系统,包括放电系统和分选系统,所述放电系统包括第一双轴撕碎机、螺旋水冷装置、烘干机、电解液冷却回收装置、第一尾气处理装置;所述分选系统包括上料装置、振动给料器、磁选机、第二双轴撕碎机、单轴破碎机、旋风分离器、第一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第一Z字风选设备、磁选机、涡电流分选设备、隔膜纸清洗机、第二Z字风选设备、精细破碎机、旋风分离器、第二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摇摆筛、超声波振动筛、第二尾气处理装置。该系统可省略电池放电工序,解决使用放电设备导致电池回收成本较高、传统的破碎分选系统物相分离效率不高、废旧隔膜仍黏附大量极粉造成回收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带电破碎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国内废旧锂电池领域里传统的拆解工艺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放电破碎分选工艺。国内目前也涌现了很多生产废旧锂电池破碎分选系统的厂家。
废旧动力电池因其含有多种有价金属成分逐渐成为资源化回收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动力锂电池破碎分选主要步骤为放电和破碎;现有的放电方式主要以盐水放电为主。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对电池包腐蚀严重;2、电解液容易泄漏;3、盐水放电占地面积大;4、需对盐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现有的破碎分选方式为直接带电破碎为主。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破碎时有易燃易爆的现象存在;2、电解液容易泄漏,收集困难;3、破碎时会产生大量粉尘;4、分选出的隔膜会粘附大量极粉,造成极粉回收率低;5、极粉混入大量铜、铝粉末,既造成铜、铝回收率低,又增加极粉中有价金属后续回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带电破碎高效分选系统,可省略电池放电工序,解决使用放电设备导致电池回收成本较高、传统的破碎分选系统物相分离效率不高、废旧隔膜仍黏附大量极粉造成回收率不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环保的废旧锂电池带电破碎分选系统,包括放电系统和分选系统,所述放电系统包括第一双轴撕碎机、螺旋水冷装置、烘干机、电解液冷却回收装置、第一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螺旋水冷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双轴撕碎机下方,所述螺旋水冷装置的出口接烘干机的进口,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晾晒区,晾晒区产生的有机气体回收后进入电解液冷却回收装置,放电系统产生的粉尘进入第一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所述分选系统包括上料装置、振动给料器、磁选机、第二双轴撕碎机、单轴破碎机、旋风分离器、第一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第一Z字风选设备、磁选机、涡电流分选设备、隔膜纸清洗机、第二Z字风选设备、精细破碎机、旋风分离器、第二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摇摆筛、超声波振动筛、第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螺旋水冷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双轴撕碎机下方,所述螺旋水冷装置的出口接烘干机的进口,烘干后的物料进入晾晒区,晾晒区产生的有机气体回收后进入电解液冷却回收装置,放电系统产生的粉尘进入第一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所述上料装置出口与振动给料器连接,所述振动给料器后接磁选机,然后接第二双轴破碎机、单轴破碎机,破碎的混合物料由气流输送管道经旋风分离器至第一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滚筒筛与第一Z字风选设备连接,所述第一Z字风选设备分别与磁选机和隔膜纸清洗机连接,所述涡电流分选设备与磁选机连接,所述隔膜纸清洗机出口接第二Z字风选设备进口,第二Z字风选设备出口与精细破碎机进口连通,再经旋风分离器与第二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连通,所述第二差异粒径双层滚筒筛后依次连接有摇摆筛和超声波振动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双轴撕碎机的进口上方设置有中间料仓,带电电池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中间料仓,开启料仓下部闸门,物料进入第一双轴撕碎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双轴撕碎机在破碎过程中持续通入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格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格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5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具衣柜用底座
- 下一篇:一种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