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8533.4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生;杨丽娜;温殿鹏;黄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刘俊玲 |
地址: | 216126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管 电动 调音 控制器 控制 方法 系统 储存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涉及汽车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器校准,分别计算在阀门关闭极限位置和打开极限位置时弹簧的预紧力及驱动电机在运动过程中的步数;设定阀门初始位置;操作人员输入打开/关闭指令,并输入角度参数,设定终点位置;控制器接收所述指令和所述角度参数,控制阀门的打开/关闭。该控制方法增加了控制器校准环节,分别计算在阀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时弹簧的预紧力,在阀门完全闭合的情况可提供满足要求的预紧力,且通过软件的调整提供不同的预紧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用户对于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声音方面的体验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以排气顺畅的直通管居多,但是直通管在排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因此在排气管处设有调音阀,调音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排气管在废气排出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而且,由于部分人追求行驶过程中声浪的刺激感,因此,部分调音阀可以通过开启角度来实现不同程度的排气声浪,增加驾驶体验感。为了控制不同的开启角度,常常需要配置相应的控制系统或者控制机构,来获取不同的声学模式。
申请号为CN20191090692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调音阀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器首先获取车辆参数,以便根据车辆参数确定车辆的运行工况。当运行工况为车辆行驶时,则获取用户通过触发操作产生的触发信号,以根据触发信号确定当前运行工况对应的控制策略。当控制策略为运动策略时,则读取车辆的行驶参数,如发动机转速、油门踏板开度等,并根据读取的行驶参数确定当前运行工况对应的电子调音阀开度,并控制电子调音阀动作。该发明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工况来控制电子调音阀的开度,但是在阀门开启关闭时,汽车尾气排放的气流力会将阀门撑开,从而产生振动及异响。
申请号为CN202110077752.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调音阀,包括安装于排气管系统的消音器前后端的电子主动阀,电子主动阀包括电子执行器和阀体装置,阀片可在0-90°范围内任意角度停止和启动,电子执行器自带有位置感知、驱动和控制模块,无须占用发动机ECU额外资源,且电子执行器带有自诊断功能,可将电子执行器状态实时发送给发动机ECU;产品设计紧凑可靠。但是该发明未考虑到阀片易受尾气气流的影响,容易产生振动。
现有技术中的调音阀控制器的控制逻辑较为简单,调音阀打开和闭合时的预紧力较小,在阀门关闭时,汽车尾气排放的气流力会将冲撞阀门,甚至将阀门撑开,从而产生异响并影响调音阀的功能实现及使用寿命,在阀门打开时,气流力将不断冲撞阀门,若不提供足够的预紧力,则会使阀门发生振动甚至断裂,影响阀门使用寿命,同时可能会给排气管内部造成损伤。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可以为调音阀阀门提供足够的预紧力和支持力,防止阀门在排气气流中发生零件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系统及储存介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阀门开闭时预紧力较小的问题。
一种排气管电动调音控制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器校准,分别计算在阀门关闭极限位置和打开极限位置时弹簧的预紧力及驱动电机的步数;
S2、设定阀门初始位置;
S3、操作人员输入打开/关闭指令,并输入角度参数,设定终点位置;
S4、控制器接收所述指令和所述角度参数,控制阀门的打开/关闭。
在阀门实际工作前,增加了控制器校准环节,正确的控制阀门不同角度,在阀门完全闭合的情况可提供满足要求的预紧力。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控制器校准的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8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