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及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9599.5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矫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鑫铭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12 | 分类号: | B29C44/12;B29C44/60;B29L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复合 节能 门窗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及制作工艺,包括外型材(1)、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和发泡型材(4),外型材(1)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整体构件,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或聚氯乙烯的板状型材,发泡型材(4)为聚氨酯硬质泡沫或聚氨酯硬质泡沫与石墨泡沫的混合物发泡形成的块状型材,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设置在两个外型材(1)之间,发泡型材(4)填充在外型材(1)、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本发明型材机械强度高、重量轻、传热系数低、密封性高,制作工艺先进成熟、易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型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保要求和节能水平的逐渐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节能型建筑房屋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在节能型建筑房屋上安装的门窗称为节能门窗,要求节能门窗具有更低的传热系数和更高的隔音密封性。
现有的节能门窗都是由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构成,现有的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为了达到隔热、隔音及门窗三性要求,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法:1、两侧使用铝合金材料(一般为6063-T5),中间以隔热穿条(PA+25%GF)通过辊压卡接连接;2、使用铝合金材料(一般为6063-T5),在中间腔体内浇注弹性体(非发泡型PU聚氨酯),然后将铝合金材料中间的连接部份断开。以上两种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虽然在隔热及节能效果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因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反应,会使铝合金材料与隔热穿条的连接处产生缝隙,降低了型材的机械连接强度,并且容易发生渗水透风现象;二是型材的金属占比高,型材重量重。针对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及随着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的推进,特别是节能型建筑房屋的要求,现有的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及制作工艺,型材机械强度高、重量轻、传热系数低、密封性高,制作工艺先进成熟、易实施,可提高型材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包括外型材1、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和发泡型材4,外型材1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整体构件,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为一次性挤压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或聚氯乙烯的板状型材,发泡型材4为聚氨酯硬质泡沫或聚氨酯硬质泡沫与石墨泡沫的混合物发泡形成的块状型材,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设置在两个外型材1之间,隔热连接板2与外型材1嵌装连接,隔热盖板3与外型材1插装连接,发泡型材4填充在外型材1、隔热连接板2、隔热盖板3之间形成的空腔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外型材1的内侧面设置有下嵌装条11、上压紧条12和加强连接条14,下嵌装条11和上压紧条12之间形成有嵌装燕尾槽13,加强连接条14与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插槽15,隔热连接板2的两端设置有嵌装燕尾条21,隔热盖板3的两端设置有插条31,嵌装燕尾条21插入在嵌装燕尾槽13内,插条31插入插槽15内。
一种铝塑发泡复合式节能门窗型材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两个外型材1和一个隔热连接板2穿插嵌装连接,嵌装燕尾条21插入在嵌装燕尾槽13内,空腔的开口朝上;
步骤二、将上压紧条12向下弯曲,与嵌装燕尾条21相接触;
步骤三、在环境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将适量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或聚氨酯硬质泡沫与石墨泡沫的混合物注入空腔内;
步骤四、将隔热盖板3插装在外型材1上,插条31插入在插槽15内,同时在隔热盖板3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强为100~130Kpa,时间为3~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鑫铭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中鑫铭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9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