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0952.1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3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寿道;郭静;潘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派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5/02;B21J5/08;B21J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锻件 锻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通过对胚件进行多次的加热和热校正,获得初次胚材,初次胚材采用冲床制坯,采用空气锤进行模锻,获得二次胚材,二次坯材进行再次加热,经过退火和淬火处理,然后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最后进行抛丸和冷校正,防锈处理后获得最终成品锻件。该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通过对胚件进行多次的加热和热校正,使得制得的锻件内在组织均匀,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致密性,不易开裂,使用寿命长,可以满足汽车零件的加工锻造的要求,且通过模锻金属的变形在模膛内进行,能较快获得所需形状;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锻件的尺寸较精确,表面质量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件锻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锻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延续下来的。大概是在20世纪初。它才逐渐以机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出现在铁路、兵工、造船等行业中,锻造是金属塑性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锻造的主要目的是:成形和改性(机械性能和内部组织的改善)。其中后者是其他工艺方法难以实现的,另外锻造生产还具有节约金属、生产效率高、灵活性大等优点。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工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等优点的精密锻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现有的汽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极高,需要的锻件表面无杂物,凸起,极少氧化皮,无碰伤,各圆角必须充足,而常规的锻造工艺无法达到这样的加工要求,因此需要一种高精度锻件的锻造工艺,来满足汽车零件的加工锻造。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具备满足汽车零件的加工锻造的优点,解决了表面质量较好,加工余量较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锻件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次加热:加热为将要锻造的钢锭在700-800摄氏度以下加热5.5个小时,升高温度在700-800摄氏度下加热10.5个小时,在6.5个小时内将温度升至1220-1240摄氏度,再在1220-1240摄氏度下加热2.5个小时,获得初次胚材。
S2:将S1获得的初次胚材采用冲床制坯,采用空气锤进行模锻,此时利用钢锭余热采用冲床进行第一次切边获得胚材,获得的坯材进行再次加热,加热至1090-1110摄氏度,然后对钢锭镦粗,旋转压平,随后进行第二次切边,采用冲床切边后对胚材的表面进行清理和抛丸,采用抛丸机进行抛丸处理,并通过砂轮机进行表面清理,获得二次胚材。
S3:对S2获得的二次坯材进行再次加热,加热至1060-1090摄氏度,进行热校正后制坯模膛内制坯,将毛坯形状锻造成基本符合锻件形状,锻造所需要的规格后,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00-900摄氏度,然后进行缓慢冷却,最后进行淬火处理,淬火温度为1050-1100摄氏度。
S4:对S3中制得的锻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利用超声能透入锻件的深处,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锻件内部,遇到缺陷与锻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S5:对超声探伤检测合格的锻件进行抛丸和冷校正,采用抛丸机进行抛丸处理,冷较正采用摩压机。
S6:采用洛氏硬度检测方法检验锻件的硬度。
S7:洛氏硬度合格的锻件进行防锈处理,将锻件放入防锈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完成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S3中退火后的冷却环境为风冷,淬火后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油冷。
优选的,所述S2和S5中丸粒直径为0.8cm,控制喷丸时间30分钟,保证锻件无毛刺,表面光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派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派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0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