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铁塔形变测量中的多天线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814.9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余纪炎;冯云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辰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16 | 分类号: | G01B7/16;G01S19/44;G01S19/25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郭亚银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铁塔 形变 测量 中的 天线 接收机 信号 同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铁塔形变测量中的多天线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属于电力铁塔技术领域,解决了对电力铁塔形变判断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方法是在电力铁塔塔基的四脚分别安装GNSS天线,四个天线连接同一个GNSS接收机,接收机通过收集四个天线接收的定位数据来判断铁塔的形变情况。GNSS接收机有四个RTK天线接口,在GNSS接收机内部设置有控制天线轮巡采集定位数据的工作机制模块,达到了对电力铁塔形变的判断,系统成本低,测量方式实现快速,准确;整个天线开关切换过程无需人工干涉,自动完成,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铁塔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电力铁塔形变测量中的多天线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 106679625 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广域范围电力铁塔高精度形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北斗地基CORS网监测精度判断是否符合实时动态厘米级监测要求,若符合,则通过网络RTK虚拟参考站方法获得铁塔监测数据;否则通过双监测点基线姿态测量方法获得铁塔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铁塔倾斜角度和沉降值;若铁塔倾斜角度和沉降值超出电力输电线路运行规程限度要求,确定塔位坐标,发布现场巡视维护指令;若铁塔倾斜角度、沉降值未过电力输电线路运行规程要求,则判断铁塔倾斜趋势。
上述方案基于北斗系统,并且运行复杂。对于铁搭形变参数的获取不够高效和准确,也不够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力铁塔形变测量中的多天线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具有能够完成四角铁塔形变测量,减小同步时间差,节能可靠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铁塔形变测量中的多天线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包括在电力铁塔塔基的支脚部位分别安装GNSS天线,每个GNSS天线连接同一个GNSS接收机,GNSS接收机通过收集所有GNSS天线接收的定位数据来判断铁塔的形变情况,在GNSS接收机内部设置有控制天线轮巡采集定位数据的工作机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GNSS接收机上具有多个RTK天线接口,每个RTK天线接口对应连接每个GNSS天线。
优选的,所述GNSS接收机还连接有控制主板,工作机制模块包括数量和GNSS天线数量相同的天线开关模块,控制主板控制多个天线开关模块轮流循环工作,一个天线开关模块对应控制一个GNSS天线进行信号采集,根据GNSS天线序列号依次分别进行信号采集。
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板还连接有RTK板卡,RTK板卡接收到GNSS天线传输过来的各自的定位数据,从而根据每处各自数据来判断铁塔本身是否发生形变。
优选的,首先设置GPS定位频率为f,根据频率得到定位数据一次的周期T=1/f;
接着默认开机为0时刻,GNSS天线的切换时序为:0-T1时间段设置天线一单个有效,T1-T2时间段天线二有效,T2-T3时间段天线三有效,T3-T4时间段天线四有效,依次类推;
在此过程中以ms级的定时器为时间计数器,配合GPS数据的接收进行数据补充和矫正切换条件,完成铁塔每个支脚部位的同步测量。
优选的,所述电力铁塔塔基的支脚部位具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板上连接有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连接于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连接前端显示设备,前端显示设备用于呈现采集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天线开关模块包括控制信号端、晶体管开关模块、继电器模块,所述控制信号端连接于晶体管开关模块上,所述晶体管开关模块控制继电器模块的通断,继电器模块的常开开关串接在GNSS天线的传输线路上。
相比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辰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辰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