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5039.4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5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余思越;殷孝天;张永兴;吕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26 | 分类号: | B63B2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壳 增长 鱼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锚身、锚头、卡槽、弧形展刀、铰点、拉杆、高压弹簧I、中杠、卡头、高压弹簧II、尾翼、工作锚链、临时吊链;通过反拉脱壳,将锚身与中杠分开,最大限度的增加了鱼雷锚长度,与土的接触面积增大,提升了鱼雷锚的抗拔能力;弧形展刀可以根据锚身长度设置多组,所有弧形展刀展开后内弧朝上,用拉杆拉住,结构稳定性高,与锚头一起构成弧形抗拔结构,防止因展开不足而出现展开失效的情况,对鱼雷锚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发挥,实现鱼雷锚抗拔能力的最大化,对鱼雷锚的自身重量和尺寸有了较低的要求,能够实现鱼雷锚轻量化制作,减少材料用量,节省制作成本以及运输和安装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系泊基础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资源探索正向深海迈进,对海洋石油平台和平台锚泊基础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深水锚基础主要有吸力锚、法向承力锚、吸力贯入式板锚、振动深埋锚、动力贯入锚等。其中,鱼雷锚是最新发展的深海锚基础形式,具有造价经济、安装简单高效、锚泊性能佳等突出特点,尤其是克服了传统锚基础安装成本严重依赖水深的缺点,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深水锚基础。目前遇到的问题是鱼雷锚依靠自身重力可贯入土体,但是抗拔性能主要依靠锚身侧壁与土的摩擦阻力及顶部的上覆土压力提供,现有鱼雷锚的抗拔性能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710937047.4《一种锚头可张开的新型鱼雷锚及其安装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张开鱼雷锚锚头锥形板,提高锚体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锚体承载能力的方案。但是这种方案仅是对锚头进行展开,展开面积受限于锚头的尺寸,且锚头因为分散展开,其承载能力受到铰接处的刚度限制,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不能承受较大的弯矩,承载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申请号为201610533751.9《一种带环刺鱼雷锚》,通过在腔体内部设置穿刺机构,在拉力作用穿刺成一个平面,提高鱼雷锚的承载力。但是这种方案仅是向外展开刺刀,对承载力的提高受到刺刀数量和尺寸的制约。
因此,现有技术往往仅是单方面的对鱼雷锚的局部承载力进行提升,无法从全局全方位提升鱼雷锚的承载力;由于有的展开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提升承载力还受到展开结构的刚度、数量以及尺寸等条件的制约,现有鱼雷锚的抗拔性能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由于展开结构可能受到较大的土层阻力,若展开不足会出现展开失效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与方法,通过反拉脱壳,将锚身与中杠分开,增加鱼雷锚长度,与土的接触面积增大,提升了鱼雷锚的抗拔能力;弧形展刀可以根据锚身长度设置多组,所有弧形展刀展开后内弧朝上,用拉杆拉住,结构稳定性高,与锚头一起构成弧形抗拔结构,防止因展开不足而出现展开失效的情况,实现鱼雷锚抗拔能力的最大化。
一种反拉脱壳增长式鱼雷锚的装置,包括锚身1、锚头2、卡槽3、弧形展刀4、铰点5、拉杆6、高压弹簧I 7、中杠8、卡头9、高压弹簧II 10、尾翼11、工作锚链12、临时吊链13;
所述锚头2与锚身1通过卡口错缝搭接,可以在拉力作用下分开;锚头2顶端与中杠8下端固定连接,锚头2与中杠8保持同步运动;
所述锚身1尾部四周对称布置4个尾翼11;锚身1内侧设置卡槽3,允许卡头9与其高度齐平时,在高压弹簧II 10作用下卡入实现固定;所述高压弹簧II 10内置于中杠8内,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着卡头9;
所述工作锚链12与锚身1底部相连;所述临时吊链13与中杠8底部相连;
所述弧形展刀4沿中杠8方向布置2到10组,根据中杠8的长短设定布置组数;在中杠8的同一高度,沿四周对称布置4个弧形展刀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