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6511.6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娟;严成;张卫华;李喜飞;王春冉;刘博华;王晶晶;李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35 | 分类号: | C25B1/135;C25B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瑶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筑 多晶 界面 cuo 用于 电催化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subgt;2/subgt;还原的制备方法,步骤1,称取CuO粉和NaHCOsubgt;3/subgt;粉末进行球磨;步骤2,将球磨后的粉末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最后烘干;步骤3,将经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催化剂;通过球磨的简单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数量,在电催化COsubgt;2/subgt;还原过程中,增强了对*CO中间体的吸附,促进C‑C偶联和后续加氢反应,从而提高C2产物的选择性,提高C2产物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涉及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化学还原CO2能够将温室气体转化为可用的低碳燃料,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因此在众多新能源技术中脱颖而出。但CO2还原动力学缓慢,故开发高效催化剂十分必要。目前,众多催化剂中,Cu是能够还原CO2生成碳氢产物的最有效催化剂。尽管Cu催化剂已取得了部分进展,但仍存在CO2还原过电位较高、选择性差、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已有大量研究从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电子构型、几何形貌等多方面出发,对Cu基催化剂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产物选择性。其中,在已有研究中,发现晶界能在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增强*CO中间体的吸附,从而促进C-C偶联以及后续加氢反应,提高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球磨的方法,构筑多晶界面CuO,利用晶界增强催化剂对*CO中间体的吸附,从而提高其C2产物选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制备方法,通过简单球磨CuO的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数量,提高了CO2还原过程中C2产物的选择性,解决了CO2还原过程中C2产物产量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制备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称取CuO粉和NaHCO3粉末进行球磨;
步骤2,将球磨后的粉末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最后烘干;
步骤3,将经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退火处理,得到催化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1中CuO粉和NaHCO3粉的质量比为4∶1;
其中步骤1中球磨的过程具体为:将CuO粉和NaHCO3粉装入氧化锆球磨罐中,球磨8~10h,球磨时正反转交替球磨,每30min交换一次方向,交换方向时中间间隔停歇30min;
其中球磨罐中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1:3;
其中步骤2具体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粉末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静置30min~40min,然后抽滤进行固液分离,并且用去离子水交替洗涤2~3次,所得产物放在真空干燥箱中,60℃~65℃烘干;
其中步骤3中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粉末放入管式炉中,在280℃~300℃,N2氛围下,进行退火90min~100min,收集产物,既得本发明的催化剂;
其中管式炉的升温速度为2℃/min~3℃/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构筑多晶界面CuO用于电催化CO2还原的制备方法通过球磨的简单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数量,在电催化CO2还原过程中,增强了对*CO中间体的吸附,促进C-C偶联和后续加氢反应,从而提高C2产物的选择性,提高C2产物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