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7228.3 | 申请日: | 202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言冰;李晓冬;代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言冰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山东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佘莉芳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胸腹 穿刺 引流 术后 导管 周围 防渗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盖、辅助部和固定部;所述防护盖上安装有连接座B,且连接座B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并且连接座B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因活塞套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为半圆柱形槽状结构;把手底端面熔接有两个弹性伸缩杆,且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头端均经过打磨处理;经过打磨处理后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弧形结构,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卡接槽弹性卡接,从而可实现活塞杆的辅助闭锁,解决了首先,现有装置与患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其次,现有装置防护能力较弱,不能够实现导管的辅助固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腹腔积液患者最常用的治疗及缓解手段,通过该治疗患者可得到腹胀缓解,并可通过引流管向腹腔内注入药物控制腹水生成;但因患者长期腹腔积液已导致皮肤及腹部肌肉松弛,腹腔引流管置入后腹腔积液很容易自引流管周围渗出,积液不停渗出后患者每日均感觉身体潮湿,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
然而,就目前传统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而言,首先,现有装置与患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其次,现有装置防护能力较弱,不能够实现导管的辅助固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具有卡槽A,通过卡槽A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降低防护盖放置时滚动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连接管的卡接固定;
还具有固定部,通过固定部的设置,能够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且不容易松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具体包括:防护盖、辅助部和固定部;所述防护盖上安装有连接座B,且连接座B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并且连接座B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所述防护盖底端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为环形结构,并且凹槽组成了液体渗漏时的间断结构;所述辅助部由座体、通孔和连接管组成,且座体卡接在防护盖内;所述固定部由活塞套、活塞杆、把手、卡槽B、卡接槽、弹性伸缩杆和辅助座组成,且活塞套固定连接在防护盖上。
可选地,所述防护盖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A,且环形阵列状开设的卡槽A共同组成了防护盖的防滚动结构。
可选地,所述座体为环形结构,且座体底端面与防护盖底端面平齐,并且座体组成了防护盖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的延伸结构。
可选地,所述座体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座体上连接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与卡槽A卡接相连。
可选地,所述活塞套内滑螺纹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套与防护盖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熔接有把手,且把手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B;卡槽B与导管B卡接相连,且卡槽B与导管B共同组成了活塞杆的防松动结构。
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熔接有辅助座,且辅助座与导管B卡接相连,并且辅助座组成了导管B与连接座A连接的辅助固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活塞套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为半圆柱形槽状结构;
把手底端面熔接有两个弹性伸缩杆,且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头端均经过打磨处理;经过打磨处理后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弧形结构,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卡接槽弹性卡接。
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部的设置,可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且不容易松动,具体如下:
第一,因活塞套内滑螺纹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套与防护盖螺纹连接,从而当螺纹转动活塞杆时通过吸力可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言冰,未经李言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7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