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1200.7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昆鹏;张学奇;徐广;刘军;邱世民;刘永久;许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8;E02D15/02;E02D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基坑 围护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传统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的基础上,通过钢外管和混凝土柱芯的结构加强围护桩的刚度及承载能力,再通过桩顶的冠梁及首道混凝土内支撑相连接形成基坑整体围护体系,深基坑内部不再设置其它任何钢支撑或者外拉锚索,避免了频繁安装及拆除支撑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对深基坑稳定性的扰动,而且由于没有多层内支撑的阻碍,大大加快了深基坑的施工进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基坑内施工的多层或多道内支撑影响施工进度,且安拆繁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地铁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一般为钻孔灌注桩(或者地下连续墙)+钢支撑(或者锚索)的组合支护体系。在开挖过程中,需要边开挖支护边进行内支撑或者外锚索的安装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分层分段拆除内支撑或者外锚索,然后再逐段施工主体结构。常规方案的多层或多道内部支撑对开挖支护和主体结构施工均造成很大的交叉干扰,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内部支撑安装及拆除不符合要求时还会造成安全及质量隐患。同时内支撑或外锚索的反复安装与拆除会造成支护体系应力的反复施加和释放,导致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增大,加大周边环境风险,造成基坑围护结构存在变形过大甚至失稳的问题。
另外在岩溶地区,由于存在溶洞空腔,常用的钻孔灌注桩由于采用泥浆护壁,存在泥浆流失无法顺利成孔的问题,常规采用的提前进行溶洞勘察并回填处理的措施不仅费工费时,也存在勘察盲区。采用边钻进边抛填黏土碎石的方式也无法保证填充密实,经常存在孔内泥浆突然大范围流失,钻孔桩塌孔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基坑内施工的多层或多道内支撑影响施工进度,且安拆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包括:
沿所述深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的多个混合灌注桩,所述混合灌注桩包括钢外筒和插设于所述钢外筒中的混凝土柱芯,所述钢外筒具有相对的两邻接侧,所述钢外筒还具有面向所述深基坑的背水侧和背向所述深基坑的迎水侧,相邻所述混合灌注桩的钢外筒的迎水侧之间连接有型钢止水锁扣;
冠梁,浇筑于多个所述混合灌注桩的钢外筒的顶部,所述冠梁沿所述深基坑的外沿设置一圈;
一道混凝土内支撑,支撑于所述冠梁的内侧;
锁扣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钢外筒的一邻接侧的公扣件和连接于所述钢外筒的另一邻接侧的母扣件,所述公扣件的远离所述钢外筒的一层形成有防脱翼缘,所述母扣件开设有承插通槽,所述公扣件插设于所述承插通槽内,所述承插通槽的槽口对向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所述防脱翼缘滑脱的限位翼缘;以及
传力墙板,包括铺设于多个所述混合灌注桩的钢外筒的背水侧的钢筋网片和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覆于所述钢筋网片和所述钢外筒的背水侧,且所述混凝土填充于相邻所述混合灌注桩的钢外筒之间,所述钢外筒的背水侧通过连接杆连接有锚固柱,所述锚固柱埋设于所述混凝土中且连接于所述钢筋网片。
进一步的,所述钢外筒的内部安装有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埋设于所述混凝土柱芯中。
进一步的,所述母扣件沿所述钢外筒的轴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母扣件和公扣件的长度适配于所述钢外筒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公扣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防脱翼缘。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柱的外侧连接有多块翼缘板,多块所述翼缘板沿所述锚固柱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柱设置于所述钢筋网片的远离所述钢外筒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钢筋网片。
进一步的,所述钢外筒的两邻接侧分别连接有多根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两所述混合灌注桩的钢外筒的所述连接杆交叉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1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