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救援式管道检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1251.X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8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陆俊;明攀;董茂干;范向前;喻江;陈徐东;王成俊;戴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F16L5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汪浩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援 管道 检测 机器人 | ||
1.一种自救援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包括壳体(1)、检测仪本体(3)和两个履带驱动机构(6),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上端与检测仪本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隔板(12),两个所述隔板(12)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有两个支撑板(7),两个所述履带驱动机构(6)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板(7)的侧壁,所述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的一侧连接有救援机构;
调节机构,用于改变两个支撑板(7)之间的间距,实现调节两个履带驱动机构(6)之间的距离,并且也同步调节两个支撑板(7)之间的夹角使履带驱动机构(6)斜贴合管道内壁;
救援机构,安装在壳体(1)的前端,用于在机器人的履带驱动机构(6)陷入泥沙中时顶起并推动机器人前行;
所述救援机构包括两个横轴(14),且横轴(14)的两端均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壳体(1)的内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横轴(14)的两端均穿过第二密封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摆臂(16),其中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摆臂(16)通过销轴共同转动连接有顶杆(5),且顶杆(5)的下端连接有棱锥块(33),所述安装板(32)的一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一个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28),两个所述蜗杆(28)的杆壁上均啮合有蜗轮(35),所述蜗轮(35)与横轴(14)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31)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9),所述第一锥齿轮(29)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30),所述安装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32)的侧壁并与第二锥齿轮(30)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救援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双向丝杆(22)和第二双向丝杆(18),两个所述隔板(12)的侧壁均通过密封轴承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22)和第二双向丝杆(18)的杆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方孔套接有两个矩形管(20),两个所述矩形管(20)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一双向丝杆(22)的杆壁上,所述矩形管(20)内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块(21),且内螺纹块(21)与第一双向丝杆(22)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架(4),且支撑架(4)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矩形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件(8),所述支撑架(4)通过两个铰接件(8)与支撑板(7)铰接,所述壳体(1)的下端左右两侧边角处均开设有两个缺口(34),两个所述缺口(34)内均倾斜设置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管(19),所述内螺纹管(19)与第二双向丝杆(18)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拉杆(17)的另一端穿过缺口(34)并通过销钉与支撑板(7)的一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隔板(12)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22)和两个第二双向丝杆(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救援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23),所述传动带(23)内绕接有两个第一带轮(25)和两个第二带轮(26),且第一带轮(25)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26)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一带轮(25)分别与两个第一双向丝杆(22)同轴心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带轮(26)分别与两个第二双向丝杆(18)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隔板(12)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动力轮(24),且动力轮(24)与传动带(23)的侧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救援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的另一侧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轮(27),所述支撑轮(27)与动力轮(24)相配合分别位于传动带(23)的内外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12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型空气污染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性改性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