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减震塔压铆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1604.6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2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章;张军;张建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B21J15/44;B21J15/3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吕雪营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 塔压铆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塔压铆机,包括:包括:配合设置的底板和活动板;下压头,通过压头底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压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销,设置在所述下压头上,所述第一定位销呈大小径结构,其中小径在上,大径在下;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定位销,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顶丝固定在所述下压头内部;上压头,通过压头底座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配合设置;定位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支撑组件与汽车减震塔工件相匹配。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汽车减震塔压铆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消除了压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塔压铆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减震塔的压铆一般是通过人工手持来实现的,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人工操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2)压铆力度难以控制,导致压铆质量不一,稳定性和牢靠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塔压铆机,实现汽车减震塔压铆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消除压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塔压铆机,包括:包括:配合设置的底板和活动板;下压头,通过压头底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压头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销,设置在所述下压头上,所述第一定位销呈大小径结构,其中小径在上,大径在下;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定位销,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顶丝固定在所述下压头内部;上压头,通过压头底座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上压头与所述下压头配合设置;定位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支撑组件与汽车减震塔工件相匹配。
本方案中,通过定位组件以及定位支撑组件的配合,将汽车减震塔工件定位在底板上,保障将汽车减震塔工件呈稳定状态。第一定位销设计为大小径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径保障汽车减震塔工件的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将铆钉放在第一定位销的小径处保障了铆钉的定位精度。通过上压头与下压头的配合,将铆钉压进汽车减震塔工件内,在上压头压铆钉的同时,第一定位销也同时跟着下行,结合复位弹簧,保障了压铆完成后,第一定位销能够与汽车减震塔工件分离以及及时复位。
具体地,汽车减震塔工件放置在定位支撑组件、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中的第一定位销穿过汽车减震塔工件的铆孔,整个汽车减震塔工件处于一个稳定状态,第一定位销的大径保障汽车减震塔工件的定位精度;将铆钉放到第一定位销上,第一定位销的小径保障铆钉的定位精度;上压头下行,与下压头配合,将铆钉压到汽车减震塔工件的铆孔内,第一定位销同时也跟着下行,在压铆完成后,第一定位销的大径已经退出汽车减震塔工件外;在将汽车减震塔工件取下后,第一定位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第一定位销不会被压入汽车减震塔工件内,且便于与铆钉分离。
优选地,所述上压头的底面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定位销的顶部相匹配,将铆钉放置到所述第一定位销之后,所述第一定位销超出所述铆钉顶面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相契合;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小径与所述铆钉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大径与汽车减震塔工件的铆孔内径以及所述铆钉的外径相匹配。
本方案中,通过在上压头的底面开设凹槽,这样在上压头压到铆钉时,第一定位销会跟着铆钉一起下移,从而保障在压铆完成后,第一定位销的大径能够退出汽车减震塔工件外,避免第一定位销受到铆钉挤压难以分离现象的发生,保障第一定位销能够及时退出。第一定位销的大径与汽车减震塔工件的铆孔内径以及铆钉的外径相匹配,保障了同轴度。第一定位销的小径与铆钉的内径相匹配,保障了对铆钉的定位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1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