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及具有其的测速定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2636.8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9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清;张志华;卢卫国;冯馨月;胡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P3/66 | 分类号: | G01P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接收 线圈 模组 具有 测速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及具有其的测速定位系统,该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包括:PCB线圈,PCB线圈包括PCB板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印制在PCB板上;屏蔽单元,屏蔽单元设置在PCB线圈的外部,屏蔽单元用于屏蔽干扰源的交变电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圈模组体积较大且不适于安装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及具有其的测速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属于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列车的速度进行检测与监测,为牵引控制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任意时刻列车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这对列车加减速控制、运行线路调控或者故障紧急停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测速定位方法需要冗余设计。
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T-Flight)目标定位测速系统分为地面定位测速系统和车载定位测速系统两部分,其中:地面定位测速系统为牵引控制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提供任意时刻列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车载定位测速系统完全独立于地面定位测速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为车载运控单元提供列车的定位测速信息,并用于为乘客显示当前位置与速度,在地面定位测速系统故障工况下,作为后备保障和紧急预案,用于指导紧急停车。
目前也有采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来实现列车的测速和定位,然而由于现有的线圈模组通常体积较大且不适于安装,因此不适用于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测速和定位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及具有其的测速定位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线圈模组体积较大且不适于安装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零磁通定位测速的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包括:PCB线圈,PCB线圈包括PCB板和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印制在PCB板上;屏蔽单元,屏蔽单元设置在PCB线圈的外部,屏蔽单元用于屏蔽干扰源的交变电场。
进一步地,PCB线圈包括多个PCB板和多个线圈组件,多个PCB板与多个线圈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线圈组件分别印制在多个PCB板上,多个线圈组件依次相连接。
进一步地,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还包括线圈壳体,线圈壳体设置在PCB线圈外部,线圈壳体用于保护PCB线圈。
进一步地,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还包括固定安装单元,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通过固定安装单元与列车车体连接。
进一步地,线圈壳体的材质包括环氧玻璃纤维布层压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测速定位系统,用于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测速定位系统包括: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和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与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均设置在列车上,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和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相对设置,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与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连接;励磁接收模组,励磁接收模组包括励磁线圈、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励磁线圈设置在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上,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串联连接,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相对于励磁线圈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接收线圈和第二接收线圈间隔设置在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上;励磁接收补偿模组,励磁接收补偿模组与励磁接收模组间隔设置,励磁接收补偿模组包括励磁补偿线圈、第一接收补偿线圈和第二接收补偿线圈,励磁补偿线圈设置在第一零磁通线圈组件上,第一接收补偿线圈和第二接收补偿线圈串联连接,第一接收补偿线圈和第二接收补偿线圈相对于励磁补偿线圈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一接收补偿线圈和第二接收补偿线圈间隔设置在第二零磁通线圈组件上,第一接收线圈、第二接收线圈、第一接收补偿线圈和第二接收补偿线圈均为权利要求1至5的平面型接收线圈模组;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用于向励磁线圈和励磁补偿线圈提供直流电,励磁线圈和励磁补偿线圈反向串联连接后与供电电源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分别与励磁接收模组和励磁接收补偿模组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励磁接收模组的第一接收感应电压和励磁接收补偿模组的第二接收感应电压完成列车的测速及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2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