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检测氯霉素的纳米酶检测试剂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8561.4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丽;陈彦如;赵玲玲;董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化 检测 氯霉素 纳米 试剂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可视化检测氯霉素的纳米酶检测试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序列为SEQ ID NO.1的CAP适配体;序列为SEQ ID NO.2的发夹DNA HP1;序列为SEQ ID NO.3的发夹DNA HP2。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酶检测试剂检测氯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Cu3BiS3纳米材料的制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Cu3BiS3纳米粉末材料;
(2)生物反应:将不同浓度的氯霉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SEQ ID NO.1的CAP适配体对应混合加入到Tris-HAc缓冲液中孵育;随后将序列为SEQ ID NO.2的发夹DNA HP1和序列为SEQ ID NO.3的发夹DNAHP2依次加入上述缓冲液中进行催化发夹组装反应;最后加入λ核酸外切酶和λ核酸外切酶反应缓冲液消化组装反应的产物;
(3)吸光度的测定:将步骤(1)获得的Cu3BiS3纳米粉末材料制备成悬浮液,加入到步骤(2)最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K4[Fe(CN)6]溶液、HAc-NaAc缓冲液、TMB和H2O2,反应后测定吸光度;
(4)线性模型构建:通过步骤(3)所得的不同已知氯霉素浓度的吸光度A,和氯霉素浓度为0的样品所得的吸光度值A0,计算得到不同浓度相应的吸光度差值A-A0;然后利用不同已知氯霉素浓度的对数值和相应吸光度的差值构建线性模型;
(5)利用上述线性模型检测未知氯霉素浓度的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Cu3BiS3纳米材料的制备步骤为:
将质量比为4:5-5:1之间的可溶性铋盐和可溶性铜盐分别溶解在乙二醇中并混合均匀;
然后将溶于无水乙醇中的与上述盐的总质量比为1:10-1:1的硫脲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20-50分钟;
随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20-180℃条件下反应5-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样品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数次,最终样品在50-70℃条件下干燥过夜得Cu3BiS3纳米材料的粉末样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铋盐为硝酸铋或硫酸铋;所述可溶性铜盐为硝酸铜或硫酸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CAP适配体与发夹DNA HP1和发夹DNA HP2的摩尔比为1:20: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孵育的条件为35-40℃,0.5-2h;所述消化组装反应的条件为35-40℃,0.5-2h。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Cu3BiS3纳米粉末材料制备成悬浮液时浓度为0.5-1.5mg/mL。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吸光度在640-660nm处测定。
9.一种可视化检测氯霉素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检测试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含有Cu3BiS3纳米粉末材料、氯霉素标准品溶液、λ核酸外切酶、K4[Fe(CN)6]溶液、HAc-NaAc缓冲液、TMB和H2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5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度温度分层模拟实验水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