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8810.X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6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宁立跃;杨雅婷;赵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许志宏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测 数据 特性 模型 目标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并处理各种外场试验场景下的实测雷达目标回波数据,获取相应的距离-多普勒数据;
在所获取的距离-多普勒数据上框选目标区域,并标注目标区域的目标类型、位置范围、雷达设备参数和目标参数;
对于每一目标区域,提取该目标区域中的所有强散射点及其特性向量,获取该目标区域的目标散射特性模型;
汇总每一目标区域的目标类型、雷达设备参数、目标参数以及目标散射特性模型,形成目标特性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执行以下步骤获取各目标区域的目标散射特性模型:
根据标注的该目标区域的位置范围,提取该目标区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
获取该目标区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中能量最大的散射点;
判断该散射点的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区域所在的整个距离-多普勒数据中的背景噪声平均能量的设定倍数,
若是,则将该散射点提取为强散射点,并获取该强散射点的特性向量;然后,在该目标区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中剔除该强散射点,更新目标区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并跳转至寻找能量最大的散射点的步骤;
否则,提取该目标区域的强散射点及其特性向量的过程结束;汇总该目标区域的所有强散射点及其特性向量,即可构建该目标区域的目标散射特性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散射点的特性向量包括强散射点的坐标和强散射点的归一化散射参数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强散射点的归一化散射参数集包括:强散射点在HH、HV、VH、VV四个极化通道上的归一化散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强散射点在HH、HV、VH、VV四个极化通道上的归一化散射参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获取理想点目标的距离-多普勒数据;
利用理想点目标的距离-多普勒数据对强散射点分别进行HH、HV、VH、VV四个极化通道上的复系数分解,以获取该强散射点在相应极化通道上的散射参数;
基于RCS归一化方法,分别对各极化通道上的散射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获取该强散射点在相应极化通道上的归一化散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理想点目标的距离-多普勒数据:
利用外场试验场景下的发射波码型作为理想点目标回波,并通过脉冲压缩和相参积累处理方式得到理想点目标的距离-多普勒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强散射点的坐标为强散射点在目标区域的距离-多普勒数据中的距离、多普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类型包括:舰船类目标、角反类目标及箔条类目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设备参数包括雷达波段和极化状态;
所述外场试验场景下雷达设备的极化状态为全极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实测数据特性模型的目标特性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入射余角;
对于舰船类目标,所述目标参数还包括观测舷角及径向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8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下一篇:一种适用恶劣环境的测控台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