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6140.6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1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耿华;魏利夫;王庆;李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日不老莓(辽宁)大健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15 | 分类号: | A23L33/115;A23P10/30;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张天会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老 莓籽油微囊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不老莓籽油30‑50份、抗氧化剂0.01‑0.02份、乳化剂5‑10份、填充剂45‑60份,水50‑80份;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维生素C、DL‑α‑生育酚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的乳化剂为络蛋白酸钠、蔗糖酯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所述的填充剂为麦芽糊精、水溶性淀粉、三氯蔗糖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的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微囊技术,制作方法工艺稳定,改善了功能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使不老莓籽油更好保存坚果香气,产品色泽、口感更好,更易于人体吸收;得到的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包埋率高、速溶、复水稳定性好、吸收率高,产品质佳,应用时无漂油、沉淀以及粘杯壁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老莓籽通过自然晾晒的工序后便可进行生产种籽油,通过黄金冷压榨工艺、采用先进的绿色萃取技术来获取所有的营养素,给皮肤提供健康、原生态的营养成分。经过精心过滤后产生的深琥珀色油具有可爱的质地和甜美温和的坚果香气。冷榨是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不仅保留了独特的果味,且具有优异的营养成分。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微囊包埋技术将不老莓籽油进行包埋,微囊包埋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包埋形成直径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微小胶囊的技术,而由于不老莓籽油为油液状物质,其在包埋技术中存在着容易泄露、容易导致外包衣材料溶解等问题,而如果直接服用不老莓籽油,则有无法保证每次服用的体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其技术要点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
不老莓籽油30-50份、抗氧化剂0.01-0.02份、乳化剂5-10份、填充剂45-60份,水50-80份;
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维生素C、DL-α-生育酚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为络蛋白酸钠、蔗糖酯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
所述的填充剂为麦芽糊精、水溶性淀粉、三氯蔗糖以任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
一种不老莓籽油微囊粉的制备工艺,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油相溶液的制备:在45-75℃条件下,将不老莓籽油、DL-α-生育酚、蔗糖酯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油相溶液;
步骤S2:水相溶液的制备:在45-75℃条件下,将维生素C、络蛋白酸钠、麦芽糊精、水溶性淀粉、三氯蔗糖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即得水相溶液;
步骤S3:初乳化:将步骤S1所得的油相溶液和步骤S2所得的水相溶液混合,初乳化30-60min,即得初乳液;
步骤S4:一级乳化:将步骤S3所得的初乳液经过20-30MPa的高压均质进行一级乳化,即得一级乳液;
步骤S5:二级乳化:将步骤S4所得的一级乳液经过40-80MPa的高压均质进行二级乳化,即得二级乳液;
步骤S6:将步骤S5所得的二级乳液进行冷冻干燥,粉碎,即得到不老莓籽油微囊粉。
作为优选的,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的重量比为3-10:1。
作为优选的,步骤S6中冷冻干燥采用食品冷冻干燥机。
作为优选的,步骤S6中不老莓籽油微囊粉的粒径为35~50µ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微囊技术制备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制作方法工艺稳定,改善了功能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使不老莓籽油更好保存坚果香气,产品色泽、口感更好,更易于人体吸收;得到的不老莓籽油微囊粉包埋率高、速溶、复水稳定性好、吸收率高,产品质佳,应用时无漂油、沉淀以及粘杯壁等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日不老莓(辽宁)大健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晨日不老莓(辽宁)大健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6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