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和旁流式原位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5435.X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朱玲;王军;尹小伟;张永涛;楚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C02F1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聂午阳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系统 旁流式 原位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和旁流式原位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包括臭氧处理池,所述臭氧处理池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臭氧处理池的出料口与厌氧处理池的污泥进口连通,所述厌氧处理池开设有污泥孔,所述臭氧处理池包括污泥仓、使所述污泥仓处于密封状态的密封盖,所述污泥仓中安装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污泥仓与臭氧发生器连通。经过臭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之后的污泥,可以作为碳源回流至厌氧池,提高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大大的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和旁流式原位污泥减量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逐年增加,污泥的产量也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568.84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1303.24万吨,增加了1.29倍。污泥处理处置一直是制约污水处理厂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较高,因此,解决污泥问题迫在眉睫。现有污泥处理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固化法往往需要投加很多化学药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处置方式带来的危害更大,比如污泥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并且长时间之后存在渗漏的风险,焚烧方式又容易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A20工艺作为我国现有污水处理厂运用最为广泛的工艺之一,存在很多的优势,包括:操作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等,但是改工艺也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增加运营费用。本发明从这源头减量出发,结合污泥处理处置以及A20工艺的缺点,应用解偶联以及溶胞减量的原理,在对出水不影响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运营费用的同时,减少了污泥的产生,做到了污泥的减量化。
污泥处理方式包括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置方式包括无害化和资源化。其中减量化包括总量减少和体积减小两个方面,总量减少包括原位污泥减量计算以及异位污泥减量技术等,体积减小包括污泥脱水技术、污泥浓缩技术等。稳定化包括厌氧发酵、好氧消化、石灰稳定、干化等。无害化包括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资源化包括建材利用等。
原位污泥减量技术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泥总量减少的工艺,主要分为溶胞 -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四种污泥减量技术。
溶胞-隐形生长技术是指:微生物细胞衰亡后,胞内物质(含碳有机物及营养物质)通过溶胞释放到系统中,一部分被活细胞增长的再利用,另一部分作为呼吸代谢产物被释放从而实现污泥减量的过程。
解偶联代谢技术是指:不影响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下,通过解偶联作用将用于细胞合成的能量降低,减少污泥产量。
公开号为CN 108439719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污泥浓缩、厌氧系统使得剩余污泥量的减少,通过污泥浓缩使得、剩余污泥量的减少,通过厌氧工艺把COD污染物转换为有用的沼气。但是该专利中仅通过污泥浓缩对污泥进行处理,污泥的减量化有限。且目前处理的污水C/N比较低,污水处理过程中还需额外添加碳源,增加成本。
公开号为CN105366899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臭氧厌氧铁还原联用污泥减量的芬顿氧化工艺。其工艺过程为:将芬顿氧化产生的部分含铁污泥首先通过臭氧氧化处理,将含铁污泥中难降解有机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然后再进入厌氧铁还原反应器;在厌氧铁还原反应器中进一步改善污泥中有机成分的可降解性,同时在厌氧铁还原菌的作用下完成芬顿含铁污泥中Fe3+转变为Fe2+的过程;最后将含Fe2+反应后的固液产物全部回用至芬顿氧化工艺前端,以部分替代芬顿氧化工艺中投加的Fe2+,同时实现系统污泥减量。该专利中仅通过臭氧-厌氧实现污泥的减量排放,污泥的减量效果有待提升。由于该专利仅针对含铁量较大的工业废水,对于常规条件下的生活废水不能提供很大Fe3+的情况下,处理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同时需要投加额外的芬顿试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5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体快装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