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车及其鸥翼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8868.0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R11/02;B60P3/025;B60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及其 门控 方法 | ||
一种无人车及其鸥翼门控制方法,涉及无人车辆技术领域。该无人车包括车厢、鸥翼门和电子屏;鸥翼门与车厢铰接;鸥翼门包括相连接的侧翼门部和顶翼门部;侧翼门部与车厢的侧部连接,顶翼门部与车厢的顶部连接;电子屏与侧翼门部的内侧铰接,侧翼门部包括用于观看电子屏的透视部;透视部与电子屏相对应;鸥翼门处于开门状态时,电子屏能够朝向顶翼门部转动预设角度,以使电子屏便于观看和/或触摸。该无人车的鸥翼门控制方法适用于无人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及其鸥翼门控制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屏限制无人车内部空间使用的便捷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车及其鸥翼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车将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由于无人车不再需要人员值守,因此需要无人车的车辆本身和外界有更多的人机交互。
现在采用大多人机交互的技术方案是在车身外侧安装电子屏;然而安装电子屏的车身对应部分一般是固定式,限制了无人车内部空间使用的便捷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及其鸥翼门控制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屏限制无人车内部空间使用的便捷度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车,包括车厢、鸥翼门和电子屏;
所述鸥翼门包括相连接的侧翼门部和顶翼门部;所述顶翼门部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连接;
所述电子屏与所述侧翼门部的内侧连接,所述侧翼门部包括用于观看所述电子屏的透视部;所述透视部与所述电子屏相对应;
所述鸥翼门处于开门状态时,所述电子屏能够朝向所述顶翼门部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电子屏便于观看和/或触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顶翼门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侧翼门部的高度,以使所述鸥翼门处于开门状态时所述侧翼门部的一部分能够在所述无人车的宽度方向上伸出所述车厢;其中,所述顶翼门部的宽度为沿所述无人车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侧翼门部的高度为沿所述无人车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顶翼门部的宽度,为所述侧翼门部的高度的40%-60%;
和/或,所述侧翼门部的高度,为所述无人车的高度的40%-6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无人车的高度为1.6m-2m;
所述侧翼门部的高度为600mm-1m;
所述顶翼门部的宽度为300mm-400mm;
所述电子屏的转动预设角度为85°-9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子屏设置在所述侧翼门部的顶部,且所述电子屏与所述顶翼门部之间具有间隙;
和/或,所述鸥翼门与所述车厢的顶部铰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鸥翼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电子屏,用于驱使所述电子屏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电子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子屏通过阻尼铰链与所述侧翼门部的内侧连接;
和/或,所述侧翼门部和/或所述顶翼门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电子屏的卡位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子屏为触摸屏或者显示屏;
和/或,所述透视部采用的材质为玻璃、透明塑料或者透明亚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8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