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4906.3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米立军;宋来明;梁旭;杨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山 油藏 模式 定量 判别 方法 装置 介质 设备 | ||
1.一种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识别潜山油层段内部的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岩性评价参数为f1;
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将潜山地层进行单井纵向分带和多井横向对比,对带与带间出现的非储层段厚度进行统计,非储层段厚度评价参数为f2;
通过岩心资料分析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评价参数为f3;
利用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判别裂缝发育组系规律,裂缝组系评价参数为f4;
基于评价参数为f1~f4,计算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油藏模式定量评价指标F,,F的值域范围为1~81;
基于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判别油藏模式:根据油藏模式判别准则,F16判断油藏为层状油藏,F16判断油藏为块状油藏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潜山油层段内部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显微镜对潜山油层段的岩石薄片进行观察,依据主要结构、构造、造岩矿物确定潜山油层段内部储集体及非储集体岩性,具体过程如下:
通过岩石切片机和手工加工制作岩石薄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确定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结构及构造;
根据石油天然气岩石薄片鉴定标准对储集体及非储集体进行命名,最终确定潜山油层段内部的储集体和非储集体为火成岩、变质岩还是碎屑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将潜山地层进行单井纵向分带和多井横向对比,对带与带间出现的非储层段厚度进行统计,具体过程如下:
对油田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最大熵谱分析,获取数据差异曲线;将各井的数据差异曲线通过复化辛普森积分公式进行数学积分变换,重构出各井的频谱曲线;对重构的频谱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各井的三条滤波曲线,选取三条滤波曲线中均存在较大变化幅度的点作为异常点;对各井的异常点从上到下进行垂向编号;按顺序连接骨干剖面上各井关键相似异常点,完成潜山地层划分与对比;
针对每口井相同命名异常点附近的非储层厚度进行统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非储层段厚度评价参数f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岩心资料分析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具体过程如下:
潜山常见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和风化裂缝,其中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局部构造事件相伴生,在岩心上表现垂直斜交层面、缝面多有擦痕、具有明显的切割期次性;风化裂缝由于岩层长期暴露地表因风化和剥蚀作用而形成的裂缝,在潜山顶部的风化壳中发育,裂缝呈网状分布,密度大,但规律性差,常被红色的氧化粘土物质充填,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评价参数为f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判别裂缝发育组系规律,具体过程如下:
选取典型岩心样本点,按照裂缝面形状将各碎裂岩心块拼接复位,依据裂缝倾角的不同和交切关系的差异,针对岩心上的天然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个数统计,并填写到分类表中;
选取对应岩心样本点深度段薄片,对裂缝发育组系情况进行个数统计,并填写到分类表中;
根据岩心和薄片中统计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别,裂缝组系评价参数为f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49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