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4906.3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米立军;宋来明;梁旭;杨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山 油藏 模式 定量 判别 方法 装置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包括如下步骤:识别潜山油层段内部的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将潜山地层进行单井纵向分带和多井横向对比,对带与带间出现的非储层段厚度进行统计;通过岩心资料分析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利用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判别裂缝发育组系规律;基于评价参数为f1~f4,计算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基于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判别油藏模式。本发明首次将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非储层段厚度、非储层裂缝发育成因及裂缝组系作为定量指标引入到潜山油藏模式判别中,有效弥补了目前还没有定量判别方法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属于油气矿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藏模式是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潜山油气藏,客观确定油藏模式难度较大,业内往往存在层状、块状模式之争。随着中国海油不断挺进近海深层,中国海域发现的几个火成岩/变质岩类潜山油气藏模式,认识先后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层状或似层状模式变成块状模式)。因此明确潜山类油藏模式,对于降低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合理评价储量规模和制定高效油田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常用的油藏模式判别方法主要有:1)基于测试及生产动态法判定;2)基于测井解释的油水层界面判定;3)基于地震、测井、录井、岩心、薄片以及测试资料综合判定。其中综合判定法是确定潜山油藏模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观因素影响大、影响判定结果的变量较多,难以客观、准确的判别潜山油藏模式。目前还没有一种定量判别潜山油藏模式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本发明首次将储集体及非储集体岩性、非储层段厚度、非储层裂缝发育成因及裂缝组系作为定量指标引入到潜山油藏模式判别中,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评价方法单一,人为因素影响大,无法定量评价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识别潜山油层段内部的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岩性评价参数为f1;
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将潜山地层进行单井纵向分带和多井横向对比,对带与带间出现的非储层段厚度进行统计,非储层段厚度评价参数为f2;
通过岩心资料分析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非储层段裂缝发育成因评价参数为f3;
利用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判别裂缝发育组系规律,裂缝组系评价参数为f4;
基于评价参数为f1~f4,计算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
基于油藏模式评价指标F,判别油藏模式。
所述的潜山油藏模式的定量判别方法,优选地,识别潜山油层段内部储集体和非储集体岩性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显微镜对潜山油层段的岩石薄片进行观察,依据主要结构、构造、造岩矿物确定潜山油层段内部储集体及非储集体岩性,具体过程如下:
通过岩石切片机和手工加工制作岩石薄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确定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结构及构造;
根据石油天然气岩石薄片鉴定标准对储集体及非储集体进行命名,最终确定潜山油层段内部的储集体和非储集体为火成岩f1取值为3、变质岩f1取值为2还是碎屑岩f1取值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49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