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点火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5460.6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付沈斌;王俊刚;郭超略;万冬元;唐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45 | 分类号: | F02P5/145;F02P3/04;F02P3/0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名扬高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38 | 代理人: | 郭琳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点火 控制系统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点火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点火开关检测模块,点火开关检测模块分别与点火开关及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凸轮位置传感器及控制模块信号连接;气缸数量检测模块,气缸数量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分电输出模块,分电输出模块一端用于连接点火开关,另一端用于通过分电器连接点火活塞;升压模块,升压模块一端用于连接点火开关的保险丝,另一端用于通过点火线圈连接到分电器;点火模块,控制模块与点火模块信号连接。本公开可全面获取汽车的多项运行参数后输出点火指令控制点火活塞动作,具有适用性广、输出的点火指令稳定、准确,使得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点火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点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点火控制系统是主要用于汽车的点火控制,其主要过程是通过点火开关触发点火信号,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最终使点火活塞动作的过程。现有的汽车点火系统多由蓄电池或发电机向点火控制系统提供电能,点火开关触发点火信号,通过点火线圈和配电器来控制点火活塞动作,同时在点火线圈处并接真空提前装置、离心提前装置、断电器、电容器等机械结构来对点火的提前角、通电时间等点火参数进行控制。
这种传统的汽车点火系统,普遍存在工作可靠性差、点火状况受转速、触点技术状况影响较大、维修调整频繁的缺陷,且对于点火参数控制不稳定、精度差。同时,由于上述的汽车点火系统采用的是感应点火,在感应点火过程中,点火线圈必须储存电压,在每次点火之前将电压调至最大,这种方式在发动机高转速状况下时,容易出现因充电时间不足、储能不够,导致升压达不到要求而点火失败,这进一步降低了上述汽车点火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点火控制系统。本公开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全面获取汽车的多项运行参数后输出点火指令控制点火活塞动作,具有适用性广、输出的点火指令稳定、准确,使得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准确性高的优点。
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汽车点火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模块;
点火开关检测模块,所述点火开关检测模块分别与点火开关及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获取点火开关的启动信号,并将启动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中;
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发动机凸轮位置传感器及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接收发动机凸轮位置传感器的传感信号,并将传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中;
气缸数量检测模块,所述气缸数量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用于获取当前发动机气缸设置数量,并输入到所述控制模块中;
分电输出模块,所述分电输出模块一端用于连接点火开关,另一端用于通过分电器连接点火活塞;
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块一端用于连接点火开关的保险丝,另一端用于通过点火线圈连接到分电器;
点火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点火模块信号连接,用于向所述点火模块输出点火指令,所述点火模块通过所述升压模块连接点火线圈;
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点火开关的启动信号后,根据所述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信号确定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通电时间,根据气缸数量检测模块的输入信号确定点火顺序和点火间隔角,从而向点火模块输出点火指令,通过升压模块、点火线圈和分电器,控制点火活塞点火。
优选地,所述点火开关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接后一端用于连接点火开关,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一端接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后共点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后共点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磁珠、PNP管组和NPN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5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