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带鱼加工副产物制备糖蛋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9077.8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郭泽镔;陈佳琪;陆晓丹;杨清羽;贾茹;陈雯净;王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36 | 分类号: | C07K1/36;C07K1/34;C07K1/30;C07K1/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吴廷正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带鱼 加工 副产物 制备 糖蛋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带鱼加工副产物制备糖蛋白的方法,包括将带鱼加工副产物进行预处理后,打浆制成匀液,然后对其进行脱脂、脱腥处理,继而将产物与水混合,再通过微波、萃取、冷却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醇沉处理并获取沉淀物,然后对所获取的沉淀物脱离游离蛋白,再将产物依序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获得糖蛋白粉末;本方案对带鱼加工副产物进行脱脂、去腥处理,降低其油脂成分含量并使腥味挥发性物质含量比重降低,能够有效降低腥味挥发性物质的成分,达到脱腥脱脂的效果。本方案还通过微波联合亚临界水萃取处理技术提高带鱼副产物糖蛋白的提取率,该方案实施可靠,产率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带鱼加工副产物制备糖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带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鱼头、内脏、鱼骨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增值成分的极佳来源。因此,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功能性成分来源。糖蛋白是一种由糖链和多肽链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质,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等多种功能特性,在开发功能性食品和新型药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提取糖蛋白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水提法、盐溶液提取法、酸碱提取法、酶提取法等。然而,目前带鱼副产物糖蛋白的制备还存在着提取率低及鱼腥味重的问题。在提取过程中物质破碎不完全和脂质含量高会影响糖蛋白的提取率,导致提取率降低。同时,带鱼副产物具有较大的腥味,这是由于多种腥味挥发性物质如醛类、醇类、酮类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取率低和鱼腥味重导致带鱼副产物糖蛋白在开发功能性食品应用上有较大的限制。因此,通过合理的技术来提高带鱼副产物糖蛋白提取率和降低带鱼副产物糖蛋白鱼腥味,对加大带鱼副产物糖蛋白在开发功能性食品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是以亚临界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改变其温度和压力,使其能在较宽范围内对中等极性乃至非极性的组分具有良好溶解性的绿色萃取技术。由于其具有提取时间短、萃取效率高、绿色环保的优点,常用于天然产物如蛋白质、多糖、多酚等物质的提取。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从被提取物中获得目标成分的技术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的优点。因此,将微波技术与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提高带鱼副产物糖蛋白的提取率。海藻酸钠具有乳化性,将海藻酸钠添加到带鱼副产物中,可以与脂肪发生乳化反应,降低油脂成分的含量。同时,添加低聚异麦芽糖和酪蛋白酸钠发生反应,产生醛类、吡嗪类化合物和一些容易挥发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产生特殊的香味,使腥味挥发性物质含量比重降低,能够有效降低腥味挥发性物质的成分。
基于此,本发明采用微波辅助亚临界水萃取法提取带鱼副产物的糖蛋白,通过添加海藻酸钠,酪蛋白酸钠、低聚异麦芽糖进行脱脂脱腥,从而解决提取过程中糖蛋白提取率低、鱼腥味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施可靠、操作便利且糖蛋白提取率高的利用带鱼加工副产物制备糖蛋白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带鱼加工副产物制备糖蛋白的方法,其包括将带鱼加工副产物进行预处理后,打浆制成匀液,然后对其进行脱脂、脱腥处理,继而将制得产物与水混合,再通过微波、萃取、冷却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醇沉处理并获取沉淀物,然后采用sevage法对所获取的沉淀物进行脱离游离蛋白,然后将产物依序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获得糖蛋白粉末。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100~200份带鱼加工副产物进行粉碎后,打浆制成匀液;
(2)脱脂处理:向制成匀液的带鱼加工副产物中加入5~10份的海藻酸钠,同时将混合体系置于超声设备中超声处理,使混合体系在超声处理下与油脂充分乳化;
(3)脱腥处理:向脱脂处理后的混合体系中加入5~10份低聚异麦芽糖、5~10份的酪蛋白酸钠,使混合体系产生美拉德反应,实现去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9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中药萃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