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机驱动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农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4261.1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朋朋;张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8 | 分类号: | B60K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厉洋洋 |
地址: | 2612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机 驱动 状态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农机驱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农机驱动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农机。方法包括:获取驱动模式选择指令;当根据驱动模式选择指令确定驱动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本发明在自动切换模式下,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实现四驱的自动结合和分离,以消除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车胎磨损以及四驱损坏情况,并且减少了四驱和两驱状态之间的无用切换,从而延长整车和四驱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机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机驱动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农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农机的不断发展,农机(如拖拉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农机的使用过程中四驱的控制多种多样,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农机的四驱控制都是基于驾驶员对四驱按键的操作实现的,但四驱结合后在运输转场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解除四驱容易造成车胎的磨损以及四驱的损坏。
目前市场上的农机四驱控制基本是基于控制按钮控制四驱和两驱状态的切换,以及在制动踏板踩下时结合四驱。如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一直保持四驱状态,当作业完成时,如果用户忘了解除四驱状态容易造成四驱一直结合,导致车胎的磨损以及四驱的损坏,造成用户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农机驱动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农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机驱动状态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驱动模式选择指令;当根据所述驱动模式选择指令确定驱动模式为自动切换模式时,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自动切换模式下,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实现四驱的自动结合和分离,以消除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车胎磨损以及四驱损坏情况,并且减少了四驱和两驱状态之间的无用切换,从而延长整车和四驱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农机运行状态包括车速和发动机扭矩;所述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包括:当发动机扭矩大于扭矩门限起步时,整车自动进入四驱状态;整车行进过程中,所述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为四驱状态,车速大于车速门限值时,将农机驱动状态由四驱状态切换为两驱状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通过控制按钮使车辆工作在自动模式下时,控制器通过判断车速、发动机扭矩和农机当前驱动状态来设置整车的驱动工作状态;发动机扭矩大于扭矩门限起步时,整车自动进入四驱状态;整车行进过程中,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为四驱状态,车速大于车速门限值时,将农机驱动状态由四驱状态切换为两驱状态,以减小车胎的磨损以及四驱的损坏。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整车行进过程中,所述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为两驱状态,车速小于车速门限值时,将农机驱动状态由两驱状态切换为四驱状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车行进过程中,所述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为两驱状态,车速小于车速门限值时,此时整机进入工作模式,此时将农机驱动状态由两驱状态切换为四驱状态,实现对农机的有效四驱控制。
进一步,所述农机运行状态包括发动机扭矩和制动踏板状态;所述根据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以及农机运行状态进行四驱状态和两驱状态的自动切换,包括:当发动机扭矩小于扭矩门限起步时,整车自动进入两驱状态;整车行进过程中,所述农机当前驱动状态为两驱状态,发动机扭矩大于扭矩门限值或制动踏板被踩下时,将农机驱动状态由两驱状态切换为四驱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4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