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竹沥的冻干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68545.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恬;伍振峰;杨明;王学成;刘清泉;谢胜;付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9;F26B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中大道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鲜竹沥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其针对采用干馏或烧制工艺得到的鲜竹沥,对其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步骤和参数进行优选,尤其是在0℃以下时采取3次升温和保持过程,获得了最优工艺,其能够保证有效成分含量、挥发性酚类成分含量高、冻干产品结构疏松,容易复溶,产品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鲜竹沥的制备工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优选的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鲜竹沥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鲜竹沥是中医药临床和制剂过程中的常用药物,有广泛的食品、保健和医药等用途。鲜竹沥是禾本科植物粉绿竹(
鲜竹沥的传统的采收加工方法有干馏法和烧制法,上述两种方法是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炮制方法,其中干馏法较为多用。烧制法始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主要将竹子与火直接接触获取竹沥,如“取淡竹断两头节,火烧中央,器盛两头得汁”。干馏法则收录于明代《本草纲目》,即将竹子盛放于容器内,与火间接接触制备竹沥:“以住截长五六寸,以瓶盛,倒悬,下用一器承之,周围以炭火逼之,其油沥于器也”。目前常用的干馏法为将鲜竹锯成10~15 cm长,劈开,去掉竹节,洗净,沥干,装入干净坛内,装满后,坛口向下架起,坛口下置放一罐接汁,坛的上面及四周用锯木屑和柴围固,用火燃烧,竹茎受热后,液汁即流入罐内,至竹中汁液流尽为止,取出,过滤,放冷即得。优选地需要选择鲜嫩竹筒为原料;烧制时火温宜保持在 350℃~400℃为宜。
目前,为了简化工艺,市场上也有采用水蒸汽蒸馏和水煮提取方法来制备鲜竹提取液冒用作鲜竹沥的,但其缺乏研究基础、化学成分和组成明显不同于传统使用的鲜竹沥,例如缺少挥发性的酚类成分和糖固质量比不同等等,不符合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应为仿冒品(参见《鲜竹沥与鲜竹提取液的糖-固比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陈承瑜、曹晖等,中国药品标准,22(6),第503-509页,2021年;《GC-MS 法分析不同基原、炮制方法制备的鲜竹沥中成分》,肖小武等,中药材,44(11),2021年)。
由于鲜竹沥液为竹子加热后沥出的液体,容易滋生微生物、产生沉淀或发生溅洒等,其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在中药领域有对获得的鲜竹沥液体进行浓缩干燥,以期获得干燥、高纯度、高品质的鲜竹沥目标产品的需求。部分研究人员虽然开展了一些浓缩、干燥鲜竹沥的研究,但是截止目前,尚缺少能够全面保证鲜竹沥质量、防止有效成分损失、容易复溶为溶液状态的鲜竹沥固体产品出现。
在现有技术中,鲜竹沥干燥技术通常为:采用电热管或加热方式使溶液蒸发,然而这种技术会导致鲜竹沥中的低沸点成分挥发或被破坏,质量降低,同时由于温度过高,糖类焦化导致固体产品难以恢复到干燥之前的溶液状态。
现有技术CN213698849U中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鲜竹沥提取物浓缩干燥装置,通过在浓缩罐的内部下方环绕固定有三个电热环管,同时使其内圈设置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绞龙,在加热时,电热环管与提取液接触更充分,此外绞龙转动使底部提取液上升,能够保证对浓缩罐内部的提取液充分加热浓缩,解决了传统电热板的加热效率较低,提取液升温速度慢,且由于液体加热后上升,位于容器底部的提取液不能够比较充分的被加热浓缩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仍然是一种加热浓缩技术,最终产品也不是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未经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8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