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圆管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浇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69279.0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强;袁梦影;袁内梦;陈蓉;曾林;冯杉;雷祥;杨力彬;祝运节;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E04G21/02;E04G2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海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7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圆管 密实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圆管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制作钢管圆柱并将制成的钢管圆柱按照设计图进行安装B、配置自密实混凝土C、钢管混凝土浇筑。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圆管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施工方法,通过设置可以排出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的钢管圆柱,避免了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在钢管圆柱内堆积,造成钢管圆柱内部的混凝土空鼓。同时,设置相应的浇筑施工方法与本发明的钢管圆柱结构配合,进一步避免了钢管圆柱内部的混凝土形成空鼓,从而提高了本发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圆管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成为一整体的复合结构,通过将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与其内部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按截面形式不同,可分为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方便、工期大大缩短、有利于钢管的抗火和防火、耐腐蚀性能优于钢结构等优点,现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或者超高层建筑的钢管混凝土通常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浇筑方式通常采用高抛法或者顶升法。
高抛法:高抛法浇筑钢管混泥土的重要特征是必须从高处抛落,使混凝土利用其自身重量由高处抛落时产生的动能来实现自流平并充满管柱。
顶升法:就是在钢管的下部(高度以便于施工为宜)柱壁上开一个比输送管略大的孔洞,用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泵的出口与之连接,混凝土靠泵压通过输送管连续注入钢柱内,直至柱内注满混凝土。
采用此两种施工方式浇筑钢管混凝土,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而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无需振捣,密实度好,钢管混凝土施工不受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影响,施工质量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质量,在实际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
但在钢管混泥土浇筑施工中,由于钢柱内会形成完全密闭的环境,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难以完全排出,特别对于钢管内各内隔板下方2m~3m的区域来说,气泡非常容易在此聚集,形成内隔板、钢管与混凝土表面的空腔,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截面减小,产生多个不连续的短钢管混凝土,不利于钢柱的整体受力和力的传导,从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超高层建筑中,在钢管混泥土浇筑施工中,由于钢柱内会形成完全密闭的环境,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难以完全排出,特别对于钢管内各内隔板下方2m~3m的区域来说,气泡非常容易在此聚集,形成内隔板、钢管与混凝土表面的空腔,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截面减小,产生多个不连续的短钢管混凝土,不利于钢柱的整体受力和力的传导,从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圆管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圆管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抛顶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A、制作钢管圆柱并将制成的钢管圆柱按照设计图进行安装:制作可以排出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的钢管圆柱,并将该钢管圆柱按照设计图纸安装,形成钢管圆钢骨架。
步骤B、配置自密实混凝土:制作自密实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
步骤C、钢管混凝土浇筑:将所述步骤B中制成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到钢管圆柱内,形成钢管混凝土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9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