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1810.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郭辉;项娇;姚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3 | 分类号: | E05F15/73;E05F15/70;B60R2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启闭 控制 方法 系统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判断车门是否满足自动启闭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红外影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红外影像;基于所述红外影像识别用户的动作,若识别用户的动作是用于控制车门的预设动作,则车门控制器响应于用户的动作生成用于控制车门驱动器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车门的启闭。本发明基于车辆状态识别等技术确定车辆处于可以启闭的条件下,利用红外影像获取用户的图像数据,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确认用户的动作是否用于控制车门启闭,若确认是则自动控制车辆的车门启闭,实现车辆的车门自动启闭。本发明实现车门自动启闭过程,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进步,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人们对车辆的操控、性能、设计、科技配置等等,都将成为人们选购考核标准。随着汽车电子应用技术的进步,目前汽车的车门开关方式可以通过电容传感器自动控制车门开关或通过触碰电子按键来完成。这里所说的控制车门的开关是车门的门锁的开关,并非车门自动打开的开关。
随着汽车自动车门越来越普及,目前主流的车门控制触发方式均是通过实体按键来控制,在手持物品、按键脏污、极端天气下按键发烫或冰冷时,会有不方便或不适感的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可以通过红外影像配合车机系统是被车辆状态来实现自动车门的启闭。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方法,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红外影像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车门控制器、车门驱动器。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车门是否满足自动启闭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红外影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红外影像;
基于所述红外影像识别用户的动作,若识别用户的动作是用于控制车门的预设动作,则车门控制器响应于用户的动作生成用于控制车门驱动器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车门的启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车门是否满足自动启闭条件,包括:
监测车辆外的区域内是否存在有效钥匙,若有效钥匙所处区域用于门锁解锁,则判断车门满足自动开启的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监测车辆外的区域内存在有效钥匙时,车门解锁之前,至少采集用户的红外影像,用以识别用户的动作;其中控制车门的开启在解锁车门之后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红外影像识别用户的动作,包括: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所述红外影像中的至少一张图像进行动作识别,得到用户的动作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雷达传感器设于车门上,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车门开启过程中检测是否有开启障碍物,若存在开启障碍物则生成停止驱动的控制指令,控制车门驱动器停止运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雷达传感器实时检测开启障碍物是否移除,若是则控制车门驱动器继续执行用于控制车门驱动器的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红外影像传感器、所述雷达传感器、所述车门驱动器均通过总线与所述车门控制器信号连接。
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启闭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车门是否满足自动启闭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红外影像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红外影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红外影像识别用户的动作,若识别用户的动作是用于控制车门的预设动作,则车门控制器响应于用户的动作生成用于控制车门驱动器的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车门的启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检测模块,用于监测车辆外的区域内是否存在有效钥匙,若有效钥匙所处区域用于门锁解锁,则判断车门满足自动开启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