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通道、电池和机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4371.4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M·舒斯勒;M·特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0 | 分类号: | H01M50/3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通道 电池 机动车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池(10)的排气通道(12),其中,该排气通道(12)被设计为布置在电池(10)的电池模块(14)上,电池模块包括具有至少可开启的排气开口(24)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6),其中,排气通道(12)具有开口区域(30),在排气通道(12)布置在电池模块(14)上的情况下,从排气开口(24)中逸出的气体(40)能穿过该开口区域至少部分地被引入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中,
其特征在于,
开口区域(30)具有屏蔽元件(28),该屏蔽元件被设计为用于,至少大部分地防止穿过排气通道(12)流经过开口区域(30)的气体(40)从排气通道(12)中穿过开口区域(30)泄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12)具有第一通道壁(36),该第一通道壁被设计为布置在电池模块(14)上,在第一通道壁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区域(30),其中,第一通道壁(36)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区域(30)不同的基础元件(34),其中,屏蔽元件(28)具有第一元件端部(28a)和与第一元件端部(28a)相对置的第二元件端部(28b)并且屏蔽元件构造为,至少在排气通道(12)布置在电池模块(14)上并且气体(40)穿过开口区域(30)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6)进入到排气通道(12)中的情况下,第一元件端部(28a)布置在基础元件(34)上,第二元件端部(28b)与基础元件(34)间隔开并且伸入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中。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12)具有在第一方向(y)上的纵向延伸,其中,如此构造屏蔽元件(28)的几何形状,使得穿过开口区域(30)流入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的气体(40)的流动方向能借助于屏蔽元件(28)转向到所述第一方向(y)。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屏蔽元件(28)相对于基础元件(34)布置成刚性的,特别是第二元件端部(28b)相对于基础元件(34)持久地伸入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屏蔽元件(28)布置成能通过力加载而相对于基础元件(34)运动,并且屏蔽元件构造为,通过运动来开启在开口区域(30)中的开口(38),所述开口在屏蔽元件(28)的初始位置中通过屏蔽元件封闭,特别是其中,如此构造排气通道(12),使得在排气通道布置在电池模块(14)上并且气体(40)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6)的排气开口(24)中逸出的情况下,逸出的气体(40)如此使屏蔽元件(28)从其初始位置中运动出来,使得第二元件端部(28b)运动到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屏蔽元件(28)在其初始位置中至少部分地通过至少一个特别是形式为穿孔部或连续的切开部的切入部与基础元件(34)分离。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屏蔽元件(28)在其初始位置中完全与基础元件(34)相连接,其中,将屏蔽元件(28)与基础元件(34)分隔开的屏蔽元件(28)轮廓(42)至少局部地具有材料弱化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通道(12),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12)具有与第一通道壁(36)相对的第二通道壁(44),其中,如此构造排气通道(12),使得在排气通道布置在电池模块(14)上并且气体(40)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16)的排气开口(24)中逸出的情况下,逸出的气体(40)如此使屏蔽元件(28)从其初始位置中运动出来,使得第二元件端部(28b)运动到排气通道(12)的内部(32)中直至第二通道壁(44),并且使屏蔽元件(28)变形、特别是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43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